最新新闻 / News
发布时间: 2024 - 05 - 30
点击次数: 117
5月28日,省蚕桑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陈传杰副研究员会同昌邑市林业发展中心,赴青阜农业调研盐碱地饲料桑栽植与产业发展。 在现场,专家组一行察看了盐碱地新栽桑苗的生长情况,对下一步桑园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以及桑园的灌溉、施肥、桑树树型养成等重点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针对桑产业的整体规划、生产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中长期战略,就桑芽预制菜、桑叶茶、以及桑叶功能食品等研发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今后省蚕桑体系将紧紧围绕“赋能蚕桑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积极研发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对接龙头企业, 持续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3
点击次数: 35
https://mp.weixin.qq.com/s/4Ut2LKuGgNO7cymy4sgPKQ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3
点击次数: 26
https://app.zbnews.net/shares/tuwen.html?newsType=1&newsId=77590991515680768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3
点击次数: 95
5月21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到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郭首席详细了解了泰安综合试验站和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正在开展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桑园管理和果桑品种园建设等工作。郭首席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定要紧紧围绕我省蚕桑产业的需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优势,深化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交叉合作,通力联合研发一批蚕桑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要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示范推广工作,为蚕桑产业现代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升祥副教授,省蚕桑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教授和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陪同调研并汇报工作。
发布时间: 2024 - 05 - 11
点击次数: 113
近日,为推动饲料桑在盐碱地机械化栽植和生产管理技术的示范应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宋占华教授和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多次到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指导饲料桑盐碱地机械化栽植和生产管理。首期,该公司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和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研发的桑苗移栽机,按照宽窄行栽植模式栽植了70亩饲料桑,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栽植时间。另外,该桑苗移栽机在新疆沙质土地进行了约1000亩饲料桑的栽植工作,提升了桑树栽植机械化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联合团队与合作企业就适应不同类型土壤(盐碱土壤、沙质土壤、红色土壤)和提高作业速度的桑苗移栽机制定了优化改进方案,下一步将会研发出更加实用高效的桑苗移栽机,助推桑树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和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 - 05 - 11
点击次数: 123
5月5日至11日,为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娄齐年研究员、病虫害防空岗位专家李云芝研究员、烟台试验站站长陈传杰副研究员和团队成员赴日照莒县、五莲开展了家蚕小蚕期桑叶一日一回育技术示范工作。在两地举行技术指导期间,李云芝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小蚕期桑叶一日一回育技术的原理、蚕具改造、饲喂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强调了该技术的“保、透、散”等操作要点,进行了现场饲养展示,并解答了蚕农提出的有关问题。小蚕期桑叶一日一回育技术是近几年来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的养蚕新技术,该技术改善了蚕座内空气质量,可较长时间保持桑叶新鲜,使传统的小蚕期一日三到四回育改为一日一回育,家蚕1-3龄幼虫发育健壮、抗病能力增强、发育过程加快,提高了小蚕的发育质量,节省了桑叶用量,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家蚕饲育成本。该技术的成功推广应用是新质生产力在蚕桑领域的具体体现,将进一步助推我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4 - 05 - 05
点击次数: 149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近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队一行赴青岛绿桑红养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座谈与调研,并到其生产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技术指导,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各相关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和部分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专家组一行在座谈中对公司产品生产和营销的新思路和新策略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一是要深化蚕桑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创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品质。二是要强化品牌培育,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营销模式。三是要以科技助力蚕桑产业发展,加快成果转化,以提升经济效益,形成新质生产力。会后,专家一行到该公司的蚕桑生产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详细了解了基地的整体建设规划、种植面积和成本、推进进度安排、当地出台的政策支持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困难等方面情况,察看了新栽蛋白桑苗的生长情况,株行距等,以及果桑丰产树型养成与修剪管理、桑葚的产量控制等技术操作,并就桑园的病虫害防控、施肥和桑园整体布局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和指导。此次活动加强了体系专家与相关经营主体的联结联动,为持续推动我省蚕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桑蚕 News
Hot News / 热点新闻
2025 - 04 - 02
点击次数: 45
2025年4月1日,“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山东安丘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茧丝绸行业的近50名专家、技术人员和蚕农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山东果桑产业规模扩大,菌核病已成为威胁产区稳产增收的主要病害,2024年部分区域大量减...
2025 - 02 - 25
点击次数: 240
为推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高质量发展,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赴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园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古桑园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涛,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煜,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颖,夏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华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拥有千年古...
2024 - 09 - 18
点击次数: 98
2024年9月3日-7日,应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的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参加了在韩国茂朱郡举办的“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以及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组织的学习与实地科研活动,先后经仁川、清州、全州、全南、茂州等地。了解了韩国国内开展昆虫资源高效养殖与利用等研究情况,针对萤火虫、野蚕等资源昆虫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昆虫研究技术,在野蚕类资源昆虫...
2024 - 09 - 14
点击次数: 82
9月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推广站张桂征研究员来到省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向鲁成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泰安综合试验的建设情况,鲁成教授对泰安综合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了详细建议。鲁成教授指出,泰安综合试验站一定要立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充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将最新的蚕桑方面的研究成果积极...
2024 - 06 - 02
点击次数: 140
5月29日,省蚕桑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在农业机械综合实用技术国际培训班上,对来自9个国家15名国际学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蚕桑发展历史、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与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技术等。在培训会上,闫银发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传播中国蚕桑文化,增进国际理解。通过详尽的历史回顾和现代实践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蚕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
2024 - 05 - 30
点击次数: 117
5月28日,省蚕桑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陈传杰副研究员会同昌邑市林业发展中心,赴青阜农业调研盐碱地饲料桑栽植与产业发展。 在现场,专家组一行察看了盐碱地新栽桑苗的生长情况,对下一步桑园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以及桑园的灌溉、施肥、桑树树型养成等重点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针对桑产业的整体规划、生产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中长期战略,就桑芽预制菜、桑叶茶、以及...
2024 - 05 - 23
点击次数: 95
5月21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到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郭首席详细了解了泰安综合试验站和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正在开展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桑园管理和果桑品种园建设等工作。郭首席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定要紧紧围绕我省蚕桑产业的需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优势,深化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交叉合作,通力联合研发一批蚕桑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要深化产学研结合...
2023 - 09 - 04
点击次数: 557
为进一步加强蚕桑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高蚕农收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9月2日,金秋时节,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联合主办,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承办的小蚕桑叶一日一回育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日照市五莲县召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会指导,来自全省从事蚕桑产业的科技骨干、茧丝绸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5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山东省蚕桑产业技...
微博 / WeiBo
News 桑蚕
昌邑市柳疃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全国最大的丝织镇,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该镇工业发达,传统蚕桑产业由于生产结构单一,产业功能单一,产品产出单一,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助力柳疃镇桑蚕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再现“丝绸之乡”昔日辉煌,省蚕桑创新团队利用国庆假期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柳疃行活动”,到柳疃镇为桑蚕丝绸产业发展把脉支招,面对面服务企业,点对点解决问题。活动中,柳疃镇相关领导介绍了前期关于全市桑蚕丝绸产业的调研情况和企业重点技术需求。专家们从品种选择、规范化种植、蚕桑机械、成果转化、品牌创建等多方面,就桑蚕丝绸产业发展给予了意见与建议,对华裕丝绸、爱客斯伦果桑园等7家企业提出的人才、技术、工艺等方面问题给予解答,并到华裕丝绸和部分养蚕大户的养蚕棚等进行实地考察指导。本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省蚕桑创新团队与柳疃镇之间的产才对接和产学研合作,对加快桑蚕产业全链条发展,再现“丝绸之乡”昔日辉煌,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后,省蚕桑创新团队将继续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和作用,与柳疃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产业合作,全面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布时间: 2018 - 10 - 09
浏览次数:82
2018年9月18日,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医养健康产业专场)在烟台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山东省技术转移联盟承办,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和加工与综合利用岗位团队成员应邀参会。会议的重头戏是医养健康产业技术成果对接。来自省内外19家高校院所的27项最新科研成果集中路演发布,现场共签订合作协议23项。省蚕桑创新团队加工与综合利用岗位团队成员范作卿进行了蚕桑资源在医养健康产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的路演发布,重点推介了蚕虫草、柞蚕雄蛾浓缩液、桑叶系列产品、桑葚系列产品等,获得了台下不少与会企业代表的好评。此次对接活动的参加,让更多的企业对蚕桑资源在医养健康产业方面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必将加速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0
浏览次数:71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和安排,2018年9月1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扶贫经验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体系内的50余位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其他成员参加了会议。湖北农科院胡兴明等7位专家及试验站站长分别就其应用蚕桑现代技术开展扶贫工作的经验进行了详细报告;20位综合试验站站长也交流了立足蚕桑产业进行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代表一致认为,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为蚕桑产业提供了发展良机,且蚕桑产业投入少,见效快,应用领域日益宽广,仍然是优势鲜明的扶贫产业。会上,专家们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省蚕桑创新团队张升祥副教授参加了本次交流会,并及时在省蚕桑创新团队内部进行了信息交流。通过本次会议交流,蚕桑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蚕桑行业在精准扶贫、科技扶贫中重要作用,充分了解了“公司+养蚕大户+贫困户”等多种值得扶贫模式的优劣,也感受到当前的扶贫工作对于创新生产技术的迫切需求。本次会议对蚕桑团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将极大地促进团队的扶贫工作的开展与实效。
发布时间: 2018 - 09 - 14
浏览次数:108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实现山东农业由大到强转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作为统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应用,坚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有机结合,坚持研究开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着力突破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新型智慧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全面提升农业智能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现代农业综合实力,确保我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以设施农业、林业、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为重点,开展智慧农业示范,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坚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依托“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8 - 09 - 07
浏览次数:46
为充分利用柞树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与蚕农收益,8月24日,由省蚕桑创新团队主办、乳山在强柞蚕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承办的柞蚕多次放养技术秋季观摩会在威海乳山举行,来自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省蚕桑创新团队成员,以及乳山市周边地区柞蚕放养技术员、蚕农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观摩会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主持,乳山在强柞蚕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孙在强向与会的专家、柞蚕放养技术员和蚕农详细介绍了柞蚕多次放养技术的特点、优势与注意事项。我们知道,胶东半岛是柞蚕的发源地,目前我省柞蚕放养主要集中在威海环翠区、乳山市、栖霞市、五莲县等区域,其中威海产区的放养量达到50%左右。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急需对传统柞蚕放养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与创新。而本次观摩的柞蚕多次放养技术,就是从高效利用柞岚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创新种茧储存技术,在一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的基础上,增加晚春、早秋和二化一放三季柞蚕,实现年养五批次柞蚕,且与蚕农进行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没有时间上的冲突。实践证明,由于晚春、早秋蚕放养期间,柞叶嫩、水分足,且温度适宜,因此龄期明显缩短,其中晚春放养比春季缩短15-20天,早秋放养比秋季缩短15天,而且新增加的两批次放养正好弥补了市场缺口,价格优势明显,每亩柞岚可增加收入1500余元。得益于该技术的推广,乳...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7
浏览次数:192
8月19-20日,受台风“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山东泰安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桑园发生大面积内涝,部分养蚕大棚倒塌,给当地蚕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做好救灾复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蚕农生产损失,受蚕桑产业创业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委托,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副教授联合泰安试验站站长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法德教授组成的救灾技术指导组,奔赴受灾较重的祝阳、下港、邱家店等茧站,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组织蚕民及时疏通田间沟渠,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抓紧养蚕大棚排险加固,开展养蚕大棚和蚕室消毒,做好蚕期病害防治工作,帮助蚕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做好灾后蚕期工作,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4
浏览次数:115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谭安江研究组利用基因定点替换的方法在家蚕丝腺和蚕茧中大量表达蜘蛛丝蛋白。  蜘蛛丝是自然界中机械性能最好的天然蛋白纤维,其强度甚至高于用于制作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在工业、医疗和国防中有广泛应用前景。如何大量获取蜘蛛丝纤维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蜘蛛的领地和捕食特性,无法通过大规模人工养殖获取蜘蛛丝;另一方面,由于蜘蛛丝蛋白结构特殊(分子量大且序列重复性高),采用细菌、酵母、动植物等表达体系面临着成本高昂,纯化和制丝工艺复杂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家蚕是唯一可以通过人工养殖大量获取丝纤维的动物,由于蚕丝蛋白和蜘蛛丝蛋白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利用家蚕遗传改造大量获取类蜘蛛丝纤维是一个可行性高的策略。近年来已有通过转基因技术在家蚕中表达蜘蛛丝蛋白的报道,但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的限制以及内源性蚕丝蛋白的表达干扰,蜘蛛丝蛋白的产量一直难以得到提高。  谭安江研究组致力于昆虫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等遗传调控技术的应用。家蚕丝蛋白的主要成分有丝素重链(FibH),丝素轻链(FibL),丝胶蛋白(Sericin)等,其中FibH的分子量达350kDa,约占整个丝蛋白含量的70%以上,也是决定蚕丝纤维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利用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N完全敲除了FibH编码区,同时保留了编码区上下游完整的调控序列。在此基础上...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2
浏览次数:94
8月17日,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举办的蚕桑产业助推贵州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贵州遵义举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以及国内蚕桑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会。省蚕桑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和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鲁成教授做了题为“蚕桑产业发展趋势及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的主旨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蚕桑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并对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省蚕桑创新团队郭光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重点介绍了山东支撑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做法,以及省蚕桑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对贵州蚕桑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建议。会后,参会人员参观了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管庄基地和所成果展示厅。贵州发展蚕桑有着气候、生态环境、土地、劳动力的优势,全省桑园面积20多万亩,借助“东桑西移”的春风,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发展蚕桑产业纳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中,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助推贵州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2
浏览次数:60
有关单位、有关专家:我省的胶东地区是柞蚕的发源地,传统的放养型式效益低,费工费力;多次放养技术可充分利用柞树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示范推广柞蚕多次放养技术,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8月23~24日在乳山市乳山在强柞蚕良种繁育合作社召开“柞蚕多次放养技术秋季观摩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1. 专家介绍柞蚕生产形势与多次放养技术;2. 乳山在强柞蚕良种繁育合作社理事长孙在强介绍合作社概况;3. 柞蚕多次放养技术现场观摩。        二、会议组织 1. 主办单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2. 承办单位:乳山在强柞蚕良种繁育合作社        三、参会人员 1.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以及有关蚕桑专家。2. 乳山市及周边地区柞蚕技术员、蚕农等约30人。        四、会议安排1. 报到时间:2018年8月23日15∶00~18∶002. 报到地点:乳山市东方大厦大酒店。酒店地址:乳山市胜利街72号。 五、其他事项...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1
浏览次数:118
2018年8月11-12日,以“农机装备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35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80多家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生产企业等单位的近200位青年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省蚕桑设施与机械岗位团队和国家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团队成员田富洋副教授和宋占华副教授应邀参加会议。本次论坛以“农机装备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农机装备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智慧农业前沿、农村绿色发展等热点方向,共邀请33位青年专家学者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其中,省蚕桑设施与机械岗位团队和国家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团队成员宋占华副教授做了题为《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装备的研发》的大会主题报告,介绍了桑树资源化利用、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桑树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桑树生产管理机械装备等,并与有关的青年专家学者就蚕桑机械装备的研发进行了探讨。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创立于1995年,至今已举办了353次,是中国科协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建设工程支持项目。该项目是为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学术成长、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而设立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前沿、热点及重大科技问题,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4
浏览次数:7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2年。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深入推进山东农业实现由大到强战略转变,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综合产能位居前列。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98.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58.7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总产量4723.2万吨,连续6年稳定在4500万吨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7.6%,居全国第三位。蔬菜(含食用菌)、园林水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0618.3万吨、1776.9万吨、1506.9万吨、881.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  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全国率先启动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组织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项工程。2017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173.44多万亩,化肥和农药实现用量和强度“双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7.3%,生态循环农业技...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7
浏览次数:67
2018年7月17日,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在泰安举办了全省省力化植桑养蚕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作为培训班内容之一的现场观摩会,在省蚕桑创新团队泰安综合试验站马庄基地举行,来自全省40多家单位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长王志刚研究员首先欢迎参会代表的到来,简单介绍了举行现场会的目的意义及现场会的流程安排,并对参会代表提出了具体要求。省蚕桑创新团队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升祥对基地内应用的省力化养蚕技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进行了汇报,设施与机械岗位团队成员田富洋副教授和李玉道实验师介绍了团队研制的桑园多功能管理机(施肥、松土、除草等功能)、嫁接桑气动剪伐粉碎一体机、桑枝粉碎机、草本桑收割机(单行、双行)、草本桑割捆机(双行)、履带式桑园喷雾/弥雾植保机和塑料折蔟采茧机等在内的10余台套机械的功能和工作性能。随后,代表们分别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基地内的桑园菌菇栽培、桑园生态种养、颗粒人工饲料养蚕室等。炎炎夏日低挡不住参会代表们的热情,代表们还分别与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副教授,孙兆广场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会议圆满结束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0
浏览次数:92
2018年7月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与泰安综合试验站团队,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人工饲料团队齐聚山东农业大学,就蚕桑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进行了研讨交流。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成员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人工饲料团队成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李法德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山东农业大学蚕桑机械装备研发团队研制的草本桑收割机、草本桑割捆机、桑园多功能管理机、桑园植保机、智能桑园水肥一体化装备、折蔟采茧机等机械装备。参观结束后,两团队成员在山东农业大学学实楼进行了学术交流。会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蚕养殖设施设备岗位科学家张剑飞研究员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人工饲料岗位科学家崔为正教授就人工饲料研究和蚕桑规模化经营进行了介绍,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副教授委托团队成员宋占华副教授对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农业大学王彦文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副教授和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升祥副教授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两个团队就蚕桑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进行了...
发布时间: 2018 - 07 - 09
浏览次数:153
莒南县坊前镇、涝坡镇、文疃镇和经济开发区部分村庄蚕农春蚕发育异常,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娄齐年研究员、李云芝研究员于6月6~7日进行了现场调查。所调查蚕户饲养的蚕均出现5龄蚕龄期延长、丝腺发育不良、不结茧的现象。据蚕农反映,饲养的蚕前期发育良好,但5龄期发育10~13天仍不结茧。经生理解剖及症状观察,排除致病性病原引起的家蚕病害、蚕种质量及饲养技术原因。综合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察结果,认为家蚕发育异常是因桑叶受到保幼激素类农药污染,家蚕食下被污染的桑叶中毒所致。据统计,全县共有200余张蚕种中毒,损失约60万元。目前当地有关技术人员正在积极排查毒源。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9
浏览次数:503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不时有蚕农反映所养春蚕出现生长发育异常、上蔟困难的现象,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养蚕岗位专家高绘菊副教授于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响应,与团队成员王彦文教授、国家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崔为正教授组成专家组,在泰安市丝绸公司及当地政府部门的陪同下,深入岱岳区大汶口、马庄、满庄和夏张镇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减少蚕农损失。经调查,绝大多数蚕户反映自3龄期便陆续出现微量中毒、发育不齐等现象;现场调查时正值5龄末期(上蔟期),蚕儿普遍出现体壁破裂流血、内脏膨突、不结茧等症状,所考察的大部分蚕户几近绝产。发生范围以马庄镇和大汶口镇为中心,受害较为严重,涉及相邻的满庄镇和夏张镇。推断是由于桑园受到有毒物质(农药)大面积扩散污染,家蚕食下受污染的桑叶后累积中毒所致。从中毒症状看,应该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为主的农药中毒。近年来,随着小麦“三喷一防”和美国白蛾飞防工作的逐步展开,家蚕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蚕农损失惨重,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养蚕积极性,对我省桑蚕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政府部门应该全面动员、积极协调,农林蚕桑部门应该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在尽量使用低毒环保农药的前提下,将“错时飞防”、“合理避让”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8
浏览次数:535
6366343748771636085316603.pdf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1
浏览次数:178
近日,《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DB 37/T 3231—2018),经山东省地方标准公告2018年第11号文正式对外公布,2018年6月17日起实施。《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由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制定,2017年8月13日在烟台通过专家审查,2018年1月22日由山东省质监局对外公示。 《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的公布,对规范我省大棚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降低蚕农养蚕风险、提高蚕农收益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1
浏览次数:123
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部分蚕农的春蚕发育异常,省蚕桑创新团队娄齐年研究员、李云芝研究员、王照红研究员于5月29日下午3点,对该村部分蚕农饲养的春蚕发育异常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据蚕农反映,自5月24日始,饲养的蚕陆续出现四处逸散、发育不齐、死亡等症状。经现场调查,家蚕异常情况表现为吐液、身体萎缩、死亡,经病理解剖及病征观察,排除致病性病原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和蚕种及饲养技术原因。综合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察结果,认为家蚕发育异常是由于桑园受到农药污染,家蚕食下受污染的桑叶后中毒所致。    专家建议蚕农及时除沙、加强蚕室通风换气,受污染桑叶用碱性溶液浸泡或清洗后再饲喂家蚕。有条件的更换无污染桑叶。
发布时间: 2018 - 05 - 31
浏览次数:112
2018年5月20-23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到山东调研指导工作,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陪同调研。鲁成一行先后到省蚕桑创新团队的高青、莒县、乳山等示范基地进行了调研指导,对高青和润丝绸有限公司开发的桑葚酒、桑芽茶和沿黄河河滩及河堤瘀背区桑园管理,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10+1”规模化养蚕模式、水源地保护区桑园发展,以及乳山市柞蚕良种繁育合作社柞蚕生产不断发展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为山东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指出今后要更加注重国家、地方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推动蚕桑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使传统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8
浏览次数:298
莒县:一个虫变成一条龙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元·王冕山东桑蚕看日照,日照桑蚕看莒县,在山东,莒县的桑蚕规模和种养水平业内公认。2018年5月22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光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瑞颖副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崔为正和李法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山东实验站站长于振成一行专程到莒县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莒县县人大副主任林洪鹏、日照海通茧丝绸集团总经理安霞等迎接陪同。简讯近日,作为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坐拥“山东省桑蚕第一镇”(碁山镇)“山东省桑蚕之乡”5个(东莞镇、库山乡、招贤镇、洛河镇、长岭镇)、年产白厂丝300吨且白厂丝产品为“山东名牌”的莒县桑蚕产业,引起了国家级业内科学权威的关注。应我县邀请,正在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揭牌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2018年德州“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暨第十一届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光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瑞颖副研究员等一行,特设莒县为学术研讨点并专程莅临开展学术活动。莒县县人大副主任林洪鹏、日照市海...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8
浏览次数:124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5
浏览次数:121
5月19日,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夏津招商推介暨桑产品展览会在夏津县举行。        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院主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廖森泰,德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彭小毛,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处处长谢军,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鲁成,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代方银,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蚕学会副所长、秘书长、研究员沈兴家,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党委书记唐德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更生,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蚕学会教授、理事长王志刚,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树英,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范涛,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院所长、研究员都兴范,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新民,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温凯,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勇,中丝集团中丝帝锦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春梅,县领导才玉璞、高善玉、张长臣、郭庆厚、于春峰、任桂英,以及中国蚕学会专家、会员企业和全国各地桑产业企业家等300余人出席。 会议第一阶段: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学术交流会▲中国蚕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沈兴家主持▲播放夏津宣传片▲县...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4
浏览次数:92
应无棣县山东古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邀请,5月20日下午,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在无棣县车王镇政府进行了果桑提质增效栽培管理培训会。培训会上,省蚕桑创新团队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讲授了《果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对果桑的苗木繁育、桑园建立、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育种岗位团队成员陈传杰讲授了《优良果桑品种介绍》,对当前生产应用较广的果桑品种的特性、优缺点等进行了讲解;加工利用岗位团队成员朱琳博士讲授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概述》,对果桑的桑葚、桑叶、桑根、蚕蛾、蚕蛹等的高值化综合利用进行了讲解。参加培训会的有山东古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人员,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部分团队成员,国家蚕桑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等30余人。会后专家与公司领导、技术人员进行了桑产业交流。会议的举办为无棣果桑产业的提质增效将会起到极大地提升,受到公司的欢迎。上午,为提升无棣果桑产业的科技水平,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与李玲董事长签订了果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利用省蚕桑创新团队在人才、技术、成果等方面的优势,立足无棣,开展果桑资源开发利用、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辐射带动周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模式的提升。同日还进行了山东省农科院无棣桑产业博士科研工作站的揭牌仪式。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3
浏览次数:77
2018年5月19日,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夏津招商推介暨桑产品展览会在夏津县举行。中国蚕学会专家、会员企业和全国各地桑产业企业家等300余人出席。省蚕桑创新团队的郭光、冀宪领、崔太昌、任春久等应邀参会。全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是国内规格最高的桑产业学术交流会议,专家们对夏津古桑树群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宝贵意见,为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做了题为《山东桑产业发展概况》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山东桑园发展、桑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桑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桑园管理机械化等。夏津县桑树栽培历史悠久,现存百年以上古树2万余株,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牌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山东省首家。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为桑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实现桑产业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最大化,共同推动全国果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2
浏览次数:142
为解决北方蚕区家蚕稚蚕饲养中,因保湿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造成稚蚕饲养环境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从而影响稚蚕生长发育的弊端,改善稚蚕饲养环境,增强稚蚕体质。2018年5月4日,省蚕桑创新团队在五莲户部乡吴家庄子村,召开了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现场观摩会。本次现场观摩会由省蚕桑创新团队主办,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和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承办。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李云芝、娄齐年,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日照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军涛,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华,以及来自莒县、五莲的蚕桑技术骨干、养蚕重点村蚕桑技术员、蚕桑养殖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会。观摩会上,李云芝研究员现场系统讲解了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对改进的家蚕稚蚕饲养箱进行了现场演示;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对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进行了现场指导。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有效的促进了稚蚕的生长发育新设计的家蚕稚蚕饲养箱不但能很好的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还可以有效改善稚蚕的饲养环境,利用的是二氧化碳密度大,可以沉积于饲养空间下层,与石灰粉反应产生负压进而吸入新鲜空气的特性。前期试验发现,2龄眠蚕体重较塑料薄膜覆盖育...
发布时间: 2018 - 05 - 08
浏览次数:149
Copyright ©2017 - 2018 济南元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