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与泰安综合试验站团队,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人工饲料团队齐聚山东农业大学,就蚕桑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进行了研讨交流。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成员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人工饲料团队成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李法德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山东农业大学蚕桑机械装备研发团队研制的草本桑收割机、草本桑割捆机、桑园多功能管理机、桑园植保机、智能桑园水肥一体化装备、折蔟采茧机等机械装备。参观结束后,两团队成员在山东农业大学学实楼进行了学术交流。会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蚕养殖设施设备岗位科学家张剑飞研究员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人工饲料岗位科学家崔为正教授就人工饲料研究和蚕桑规模化经营进行了介绍,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副教授委托团队成员宋占华副教授对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农业大学王彦文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副教授和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升祥副教授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两个团队就蚕桑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进行了...
发布时间:
2018
-
07
-
09
浏览次数:153
莒南县坊前镇、涝坡镇、文疃镇和经济开发区部分村庄蚕农春蚕发育异常,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娄齐年研究员、李云芝研究员于6月6~7日进行了现场调查。所调查蚕户饲养的蚕均出现5龄蚕龄期延长、丝腺发育不良、不结茧的现象。据蚕农反映,饲养的蚕前期发育良好,但5龄期发育10~13天仍不结茧。经生理解剖及症状观察,排除致病性病原引起的家蚕病害、蚕种质量及饲养技术原因。综合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察结果,认为家蚕发育异常是因桑叶受到保幼激素类农药污染,家蚕食下被污染的桑叶中毒所致。据统计,全县共有200余张蚕种中毒,损失约60万元。目前当地有关技术人员正在积极排查毒源。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9
浏览次数:503
近日,《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DB 37/T 3231—2018),经山东省地方标准公告2018年第11号文正式对外公布,2018年6月17日起实施。《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由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制定,2017年8月13日在烟台通过专家审查,2018年1月22日由山东省质监局对外公示。 《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的公布,对规范我省大棚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降低蚕农养蚕风险、提高蚕农收益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1
浏览次数:123
2018年5月20-23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到山东调研指导工作,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陪同调研。鲁成一行先后到省蚕桑创新团队的高青、莒县、乳山等示范基地进行了调研指导,对高青和润丝绸有限公司开发的桑葚酒、桑芽茶和沿黄河河滩及河堤瘀背区桑园管理,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10+1”规模化养蚕模式、水源地保护区桑园发展,以及乳山市柞蚕良种繁育合作社柞蚕生产不断发展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为山东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指出今后要更加注重国家、地方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推动蚕桑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使传统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8
浏览次数:298
2018年5月19日,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夏津招商推介暨桑产品展览会在夏津县举行。中国蚕学会专家、会员企业和全国各地桑产业企业家等300余人出席。省蚕桑创新团队的郭光、冀宪领、崔太昌、任春久等应邀参会。全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是国内规格最高的桑产业学术交流会议,专家们对夏津古桑树群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宝贵意见,为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做了题为《山东桑产业发展概况》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山东桑园发展、桑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桑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桑园管理机械化等。夏津县桑树栽培历史悠久,现存百年以上古树2万余株,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牌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山东省首家。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为桑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实现桑产业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最大化,共同推动全国果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2
浏览次数:142
为解决北方蚕区家蚕稚蚕饲养中,因保湿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造成稚蚕饲养环境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从而影响稚蚕生长发育的弊端,改善稚蚕饲养环境,增强稚蚕体质。2018年5月4日,省蚕桑创新团队在五莲户部乡吴家庄子村,召开了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现场观摩会。本次现场观摩会由省蚕桑创新团队主办,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和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承办。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李云芝、娄齐年,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日照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军涛,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华,以及来自莒县、五莲的蚕桑技术骨干、养蚕重点村蚕桑技术员、蚕桑养殖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会。观摩会上,李云芝研究员现场系统讲解了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对改进的家蚕稚蚕饲养箱进行了现场演示;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对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进行了现场指导。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家蚕稚蚕增氧抗病饲育法有效的促进了稚蚕的生长发育新设计的家蚕稚蚕饲养箱不但能很好的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还可以有效改善稚蚕的饲养环境,利用的是二氧化碳密度大,可以沉积于饲养空间下层,与石灰粉反应产生负压进而吸入新鲜空气的特性。前期试验发现,2龄眠蚕体重较塑料薄膜覆盖育...
发布时间:
2018
-
05
-
08
浏览次数:149
为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5月4日,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主办,五莲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承办的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现场观摩会,在日照市五莲县户部蚕茧站举行。国家、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以及来自莒县、五莲的蚕桑技术骨干、养蚕重点村蚕桑技术员、蚕桑养殖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5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和培训。观摩会由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主持。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娄齐年研究员就家蚕人工饲料营养组成、人工饲料稚蚕育技术的优势与要点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同时,在现场专家们就蚕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与互动。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蚕桑生产的发展,蚕桑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方向发展。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是上述养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观摩会立足产业实际,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有效地提高了基层蚕桑技术人员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管理水平,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我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
2018
-
05
-
08
浏览次数:210
2018年4月20-22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岗位专家娄齐年、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到无棣古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指导。在公司董事长李玲、经理温炳峰的陪同下,调研了公司古桑园、果桑基地及设施果桑栽培情况;对古桑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指导,在设施果桑栽培现场,王照红研究员指导示范了果桑的树形养成、修剪等技术,并针对去年天气严寒导致冻害严重的果桑,提出了冬季灌水、换头嫁接耐寒品种等技术措施。针对利用古桑园进行乡村旅游,创新团队提出了利用蚕桑文化打造蚕桑文化观光街,突出展示古代养蚕、纺丝、织造等技术,对少年儿童进行养蚕知识普及。此外,利用创新团队还对公司人员进行了彩色宠物蚕的饲养、茧扣拉丝绵等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经共同协商,达成了创新团队与无棣古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进一步开展科技合作的意向。
发布时间:
2018
-
04
-
25
浏览次数:91
2018年3月27-28日,省蚕桑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的李云芝、刘文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的蚕药市场进行了调研活动。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下,广西蚕桑业加速发展,已经从2005年开始,蚕茧产量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随着养蚕规模的扩大,广西的蚕药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宜州的蚕药市场是广西蚕药市场的一个代表,也是全国蚕药市场的一个缩影。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广西蚕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本省需求,市场上销售的蚕药品种主要来自四川、山东、浙江、江苏等企业,涵盖消毒类、添食抗菌类、中药类、解毒类及激素类产品。其中,消毒类产品主要成分有:苯扎溴氨、癸甲丙二醇氯胺复合碘、双联季铵盐、戊二醛、六氢-1,3,5-三(2-羟二基)均三嗪、异噻唑啉酮、月苄三甲氯铵、聚维酮碘、甲酚皂、多菌灵、碘、三氯异氰脲酸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多聚甲醛、含氯石灰、次氯酸钙粉、甲醛溶液等。添食抗菌类产品有:氟苯尼考、硫酸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盐酸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硫氰酸红霉素、红霉素、GXEM菌剂等。中药类产品有:黄芪多糖、板青颗粒、芦荟溶液、板蓝根、穿心莲注射液、四黄颗粒、杨树花、大青叶、银黄提取物。解毒类产品有:硫酸阿托品。激素类产品有:蜕皮激素。宜州蚕药市场销售的蚕药品种繁多,同时,假冒伪劣产品、不合规范的品种占比大,主要表现为:商...
发布时间:
2018
-
03
-
30
浏览次数:86
在前期调研和多次交流的基础上,2018年1月9日,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张文东副总经理、徐军涛副总经理和日照三德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刘发余副经理,到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实验室调研座谈,重点讨论了适应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基地桑园桑树栽培管理模式下的桑树桑条剪伐收获机械的研发事宜。张文东副总经理首先介绍了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桑园建设管理与养蚕情况,目前公司基地的桑树全部是传统的嫁接桑(品种桑),桑树剪伐采用“截枝留芽、隔年轮伐”模式,蚕农在采桑养蚕环节约60%~70%全部采用了条桑育模式,但全部由人工剪伐桑条。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养蚕专业合作社和养蚕大户的桑园面积逐渐增大,养蚕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急需适合莒县桑园管理模式的桑条剪伐机。并且,目前莒县蚕农一般都配有手扶拖拉机,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要求将研发的桑条剪伐收获机配置到已有的手扶拖拉机上,以降低蚕农的购机成本。针对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提出的设计要求,李法德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已先期进行过多次方案讨论与论证,并初步提出了相关设计方案。在本次座谈中,李法德教授和宋占华副教授详细向张文东副总经理汇报了团队提出的设计方案与思路,并就设计和使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双方同意加快研发进度,争取早日进行田间试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崔为正教授、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2
浏览次数:122
饲料桑青贮试验桑树的饲料化利用是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之一,但鲜桑叶饲喂家畜家禽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桑枝叶青贮饲料的开发符合桑树轻简化利用和规模化养畜的发展趋势。桑枝叶经青贮发酵后具有气味芳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优点,而且贮藏方便、保存期长、能为畜禽提供反季节青绿饲料。2017年6月26-27日、9月8日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桑树室分批进行了春、秋季饲料桑的青贮试验,采桑120公斤、100公斤,经小型铡草机粉碎成2-3cm长,用20丝厚的青贮袋青贮,采用饲料桑单独青贮、饲料桑加10%玉米粉混合青贮、饲料桑加10%玉米粉并添加秸秆发酵剂混合青贮三种青贮方法进行青贮试验,每种方法三个重复。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3
浏览次数:165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开展小蚕抗病饲育法的研究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造成饲养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缺乏,影响家蚕生长发育,降低了家蚕的抗性。生产上经常采用穿孔薄膜上盖下垫饲育小蚕,就是要增加氧气以减少二氧化碳对家蚕的影响,但这种方式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缺氧的问题。团队成员通过在小蚕饲养空间内设置饲养台,在饲养台下放置过碳酸钠、氢氧化钙以及饲养台下饲养框侧面打孔等方式增加饲养空间的氧气含量,开展了小蚕抗病饲育法的研究,经试验认为,饲养台下放置氢氧化钙和饲养台下饲养框侧面打孔等方法简单有效,能显著提高家蚕对BmNPV的抗性。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3
浏览次数:135
为深入了解蚕桑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和蚕农的实际需求,2017年11月22日至25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李法德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到省内主产区莒县、五莲、安丘的养蚕大户、专业户和潍坊恒源丝制品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公司技术与管理人员、蚕茧站站长和蚕农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桑园管理和养蚕设施情况。调研组对莒县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洛河镇蚕茧站和库山乡蚕茧站负责的2个村庄,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中至镇蚕茧站、汪湖镇蚕茧站和高泽镇蚕茧站负责的4村庄,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大盛镇蚕茧站负责的3个村庄、位于潍坊市昌乐县的潍坊恒源丝制品有限公司养蚕基地和缫丝车间、叶绿素提取车间分别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调研中发现,莒县、五莲县、安丘市和潍坊恒源丝制品有限公司在桑园管理过程中,只有桑园松土/耕翻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其它环节大多为人工作业,虽然在伐条环节有蚕农使用了电动圆盘锯或大力剪或割灌机,但这仅是工具的改进,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伐条(特别是夏伐)作业。因此,夏伐时的伐条机和条桑育模式所需要的桑条收获机械是桑园面积较大蚕农最急需的设备之一。同时还发现,养蚕过程中除小蚕饲育用切桑机切桑外,其它各作业环节基本全为人工完成,并且上蔟环节由于时间紧迫而用工最多,上蔟、采茧、自动饲育机械设备也是蚕农急需的。另外,从事栽桑养蚕的人群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50岁以下极少,4...
发布时间:
2017
-
11
-
30
浏览次数:70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专家李法德教授受邀参加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2017年10月28日,由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主办、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承办的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蚕业科技创新与规模化经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组织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在专题报告上,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李法德教授作了题为《现代农业装备与蚕桑生产管理机械概况》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主要从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园艺机械应用与发展、蚕桑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团队主要研究进展、蚕桑机械化生产最新进展等5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学者作了介绍。在分组讨论阶段,李法德教授参加了桑树组的讨论,主要就桑树的栽培方式,特别是桑树的栽培行距、农机农艺融合等和与会专家进行了讨论交流。李法德教授带领的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团队成员和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并提交了3篇论文,其中,硕士研究生郭庆辉提交的论文《方格簇电动升降装置的研制》被评为本次学术年会的优秀论文。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0
浏览次数:203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莒县举办全省秋季蚕桑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 2017年9月21日,全省秋季蚕桑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在莒县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主办,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和站长、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的岗位专家和站长、蚕桑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莒县果庄镇大王海坡村、洛河镇丰家泥沟村和碁山镇庞庄村的栽桑养蚕示范大户,实地观摩了大棚养蚕、桑园管理等现场,养蚕示范大户积极推广的自动上蔟技术、隔年轮伐、桑园微耕机、伐条机、养蚕切桑机和小蚕自动加湿器等生产技术和先进设施,极大地降低了蚕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亩均养蚕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冬季养蚕大棚用于食用菌生产等,亩均收入近万元。在观摩的栽桑养蚕示范大户中最大的一户,现有桑园40余亩,每季养蚕40张,扣除用人成本,年养蚕收入在24万元左右。同时,碁山镇近年来坚持适度规模的发展方向,重点推广蚕菜两用大棚建设,即“20+1”栽桑养蚕模式(20亩桑园+1个大棚),成为未来栽桑养蚕规模化发展的模板。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莒县蚕桑高效生产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当地林业发展和水系治理,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1
浏览次数:109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台儿庄召开推动蚕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研讨会8月26日下午,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推动蚕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研讨会”在台儿庄召开。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部分团队成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主持。郭光研究员传达了8月17-18日召开的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的精神,集体全文学习了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宝书所作的 “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讲话。之后,各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结合蚕桑产业特点和本岗位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蚕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强化科技支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一直认为,王厅长在全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为什么要转、往哪里转和怎么转三个问题,讲话高屋建瓴,分析透彻,要求明确,是近阶段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意见。对于蚕桑产业而言,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要,是传统产业向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要坚定走规模化、机械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做到规模化生产,以新技术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机械化管理,以新动力积聚产业发展新动能;多元化融合,以新模式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总之,在省农业厅的领导下,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要积极发挥...
发布时间:
2017
-
08
-
26
浏览次数:81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制订的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查8月13日,经省质监局同意,省农业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烟台召开地方标准审查会,对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制订的《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进行审查。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产一线的7位专家组成。省质监局赵秀水调研员首先对目前我省地方标准制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进行了介绍,并肯定了《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制订的必要性;标准起草小组代表汇报了地方标准的编写情况,由专家委员会现场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专家委员会专家表决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省农业厅杨恩会副处长,蚕业所理事长、党委书记郭洪恩,副所长王向誉及标准起草人员共16人参加了会议。
发布时间:
2017
-
08
-
13
浏览次数:174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成员到烟台、潍坊调研2017年8月1-2日,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李法德教授,与团队成员闫银发副教授一起,到烟台、潍坊等地调研。李教授一行首先到山东省蚕桑研究所南院试验场进行了调研,现场考察了桑树种质资源圃和试验场内养蚕试验用桑树品种、特性、栽植模式等。在潍坊恒源丝制品有限公司调研时,现场查看了该公司的桑园基地、小蚕共育室、养蚕大棚,以及叶绿素生产车间和缫丝车间等,并与公司领导进行了座谈。通过此次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蚕桑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桑园管理和养蚕的机械化、自动化是必由之路。要进一步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开展相关机具的研发与集成创新、推广与应用,在提高蚕桑产业的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劳动强度与劳动力成本,从而提高蚕农乃至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
2017
-
08
-
02
浏览次数:111
省蚕业研究所与夏津签订科技合作协议7月13日,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与夏津桑产业发展中心签订了“桑产业科技合作协议书”。夏津县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古桑群落,古桑被列为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果桑产业发展快速,桑椹深加工能力突出。双方本着“信守承诺、真诚合作、立足发展、面向未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总体目标,重点加强在种质资源保护、果桑新品种选育推广、果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桑的综合利用及桑黄、科普蚕宝宝等领域的合作。开展各类人才的联合培养工作,联合申报课题, 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书记、理事长郭洪恩、所长郭光、桑树室主任王照红、办公室副主任马锦军。夏津县副县长于春峰、夏津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正阔及产业局、科技局领导参加签字仪式。
发布时间:
2017
-
07
-
13
浏览次数:109
山东天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台儿庄分公司考察指导2017年6月21—22日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桑树室一行四人由王照红主任带队参观考察了山东天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台儿庄分公司。参观人员与公司总经理耿总以及公司有关管理人员针对该公司目前种植的饲料桑品种与种植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可行性合理化建议;参观学习了该公司的饲料桑大型机械化采收、机械化青贮加工现场。
发布时间:
2017
-
06
-
22
浏览次数:81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2017年度工作推进会在泰安召开2017年6月13日下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2017年度工作推进会在泰安举行,创新团队全体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出席了本次会议。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首先对6月13日上午在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试验示范基地——泰安市金硕果家庭生态农场(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南朱家寨村)成功召开的桑园机械化管理现场观摩会进行了简要总结。随后,郭首席主要针对创新团队在2016年度建设考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重点从材料报送、考评细则理解、年度经费支出和年度任务协议书执行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带领创新团队全体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考评细则(试行)》进行了深入学习、认真讨论,使团队成员充分并深刻理解了考评细则的各项条款。最后,郭首席就蚕桑产业创新团队2017年度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与会人员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把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建设成为一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能与技术支撑。
发布时间:
2017
-
06
-
13
浏览次数:79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在莒县揭牌 5月17日,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莒县库山乡茶沟村举行。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志刚、蚕桑科科长赵瑞雪,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岗位专家娄齐年,以及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库山乡政府、蚕茧站站长和茶沟村蚕农等有关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贤军主持,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库山乡副乡长张贵方分别致辞,王志刚和张贵方共同为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揭牌。同时,郭光还代表创新团队向茶沟村蚕农赠送蚕用物资1万元。莒县栽桑养蚕条件得天独厚,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蚕桑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蚕桑生产的主产区,蚕茧产量位居全省前茅,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这次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的坐落地——茶沟村,现有桑园面积169亩,养蚕户21户,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蚕茧收入也成为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8月,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将茶沟村21户养蚕户列为科技扶贫对象,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帮扶。此次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的揭牌,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创新团队自身协同创新和技术推广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指导、远程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扶贫对象帮扶机制,为莒县科技扶贫工...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7
浏览次数:74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到蒲汪镇开展科技服务第一书记活动4月12日,应山东省农业厅派驻蒲汪镇第一书记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省蚕业所有关专家,到沂南县蒲汪镇瓦插檐村开展服务省直第一书记活动,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帮扶。专家们现场指导了当地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对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对瓦插檐村通过桑葚采摘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省蚕业所向瓦插檐村赠送果桑苗木600棵,派驻瓦插檐村第一书记赵学贵、村支部书记刘芝华代表村里接受了捐赠。此前,省蚕桑创新团队王照红研究员已到该村就蚕桑产业发展可行性进行了现场考察。
发布时间:
2017
-
04
-
12
浏览次数:65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赴日照岚山区开展调研2017年3月1日,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岗位专家李法德教授、娄齐年研究员和李云芝研究员,以及烟台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等一行专家,在日照市东港海通蚕茧有限公司刘仁忠总经理的陪同下,对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高兴镇等地的蚕桑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专家们一致认为岚山区的蚕桑生产形势良好,蚕桑生产的多元化布局已稳步展开,以蚕茧生产为主、兼顾蔬菜生产、休闲采摘的经营模式已经初具规模。该地区在桑园管理方面,积极学习新知识,推广各种形式的桑树树形养成技术,为蚕茧生产的省力化奠定了基础。调研同时也发现了该地区蚕桑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桑剪伐收获和方格蔟采茧费工费力,增加了养蚕成本,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农急需省工省力的条桑收割机械和自动化采茧设备。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蚕农的需求问题是创新团队的首要任务,下一步创新团队有关专家将联合机械生产企业协同攻关,争取尽快解决这一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发布时间:
2017
-
03
-
01
浏览次数:72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承办日照市“蚕桑科技创新专题培训班”为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蚕茧质量和产业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2月28日,由日照市科技局举办,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和日照市海通茧丝绸集团联合承办的日照市科技扶贫培训“蚕桑科技创新专题培训班”,在日照市莒县举行。来自莒县、五莲、东港区、岚山区的蚕桑技术骨干、养蚕重点村蚕桑技术员、蚕桑养殖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18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上,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向学员介绍了山东蚕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山东蚕桑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山东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李法德教授、娄齐年研究员、李云芝研究员分别从蚕桑机械、大棚养蚕实用技术、蚕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授课,烟台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传授了桑树品种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本次培训立足产业实际,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有效地提高了基层蚕桑技术人员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管理水平,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我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
2017
-
02
-
28
浏览次数: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