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省蚕桑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在农业机械综合实用技术国际培训班上,对来自9个国家15名国际学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蚕桑发展历史、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与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技术等。
在培训会上,闫银发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传播中国蚕桑文化,增进国际理解。通过详尽的历史回顾和现代实践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蚕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介绍了中国蚕桑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各国学员不仅对蚕桑产业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农业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二是助力提升国际蚕桑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面对栽桑养蚕产业的发展需求,闫教授深入讲解了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及智能装备的最新进展,分享了其科研团队在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及智能装备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多种先进的机械化作业技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显著提高蚕桑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对正在寻求蚕桑产业升级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三是推动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闫教授还重点介绍了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展示了智能化装备用于农牧场生物安全防控、新型机器人的研发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解释了如何利用智能控制和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国际学员拓展了视野。
此次培训班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承办,旨在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增进了各国学员的知识储备,还为所在国家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技术支撑,进一步促进了参与国农业科技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