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

News
Hot News / 热点新闻
2025 - 04 - 02
点击次数: 45
2025年4月1日,“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山东安丘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茧丝绸行业的近50名专家、技术人员和蚕农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山东果桑产业规模扩大,菌核病已成为威胁产区稳产增收的主要病害,2024年部分区域大量减...
2025 - 02 - 25
点击次数: 240
为推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高质量发展,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赴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园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古桑园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涛,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煜,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颖,夏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华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拥有千年古...
2024 - 09 - 18
点击次数: 101
2024年9月3日-7日,应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的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参加了在韩国茂朱郡举办的“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以及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组织的学习与实地科研活动,先后经仁川、清州、全州、全南、茂州等地。了解了韩国国内开展昆虫资源高效养殖与利用等研究情况,针对萤火虫、野蚕等资源昆虫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昆虫研究技术,在野蚕类资源昆虫...
2024 - 09 - 14
点击次数: 82
9月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推广站张桂征研究员来到省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向鲁成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泰安综合试验的建设情况,鲁成教授对泰安综合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了详细建议。鲁成教授指出,泰安综合试验站一定要立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充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将最新的蚕桑方面的研究成果积极...
2024 - 06 - 02
点击次数: 140
5月29日,省蚕桑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在农业机械综合实用技术国际培训班上,对来自9个国家15名国际学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蚕桑发展历史、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与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技术等。在培训会上,闫银发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传播中国蚕桑文化,增进国际理解。通过详尽的历史回顾和现代实践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蚕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
2024 - 05 - 30
点击次数: 117
5月28日,省蚕桑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陈传杰副研究员会同昌邑市林业发展中心,赴青阜农业调研盐碱地饲料桑栽植与产业发展。 在现场,专家组一行察看了盐碱地新栽桑苗的生长情况,对下一步桑园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以及桑园的灌溉、施肥、桑树树型养成等重点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针对桑产业的整体规划、生产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中长期战略,就桑芽预制菜、桑叶茶、以及...
2024 - 05 - 23
点击次数: 95
5月21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到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郭首席详细了解了泰安综合试验站和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正在开展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桑园管理和果桑品种园建设等工作。郭首席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定要紧紧围绕我省蚕桑产业的需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优势,深化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交叉合作,通力联合研发一批蚕桑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要深化产学研结合...
2023 - 09 - 04
点击次数: 557
为进一步加强蚕桑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高蚕农收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9月2日,金秋时节,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联合主办,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承办的小蚕桑叶一日一回育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日照市五莲县召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会指导,来自全省从事蚕桑产业的科技骨干、茧丝绸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5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山东省蚕桑产业技...
微博 / WeiBo
News 新闻详情

山东省桑蚕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日期: 2017-12-08
浏览次数: 192

山东省桑蚕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促进桑蚕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全省桑蚕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增效和从业者增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我省是桑蚕生产传统大省,桑蚕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仍是全国优质茧丝重要生产地。2015年,全省桑园面积45万亩,桑蚕茧产量1.92万吨,居全国第七位;柞蚕放养面积12万亩,柞蚕茧产量595吨;桑蚕一代杂交种产量172万张,占全国的12%,其中出口30万张,销往外省97万张。桑蚕生产对促进主产区经济发展,增加从业者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桑蚕产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优势区域凸显。经过多年调整,我省桑蚕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日照、泰安桑蚕产业带和威海、烟台、日照柞蚕优势区。日照、泰安两大桑蚕产业带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生丝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威海、烟台、日照三个柞蚕优势区的柞蚕茧产量占全省的95%以上。

    二是茧丝质量优异。我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湿度适宜,植桑养蚕得天独厚,是全国最优质的蚕茧产区之一,丝类商品最高等级达到6A,平均质量等级4A90,比全国平均水平3A80高出一个等级。

    三是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全省保有桑树品种460多个,保育桑蚕品种150多对,为全国现行推广的桑蚕种质资源保育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四是龙头企业实力强劲。全省蚕种生产及茧丝绸加工等相关企业100余家,9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蚕种生产企业、世界最大蚕沙叶绿素和维生素k1生产企业,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的丝绸织造能力居全国之首。

    五是科研教育体系完整。山东农业大学设有蚕学本科专业,省农科院设有蚕业研究所,桑蚕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前,桑蚕产业发展趋势集中表现为植桑养蚕规模化省力化、桑蚕资源利用多元化综合化、茧丝绸生产高端化品牌化,对照这一发展趋势,剖析产业现状,我省桑蚕产业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良种繁育能效较低。种质资源保存、蚕种生产设施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优质桑树苗木繁育能力不足2000万株,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

   二是基础生产能力较为薄弱。桑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植桑养蚕机械化装备差,集约化、省力化水平不高,小蚕共育率不足20%。

   三是科技支撑能力欠佳。桑蚕优良新品种、资源综合利用、茧丝绸高端产品、相关机械装备等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推广力量薄弱,新技术普及速度慢。 

   四是产业化水平较低。桑枝、蚕沙、蚕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不足,2014年全省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不含蚕丝被,下同)产值2.3亿元,仅占全国的1.4%;茧丝绸企业主产品多为生丝等初级制品,层级低,增值少,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不强。

   二、发展目标

   按照桑蚕产业现状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要求,确定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50万亩,蚕茧产量3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年产桑蚕原种5万张,桑蚕一代杂交种200万张,柞蚕良种200万粒,优质桑树苗木3000万株;集约化省力化技术和机械推广普及率达到30%;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到5亿元。

   到2020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60万亩,蚕茧产量5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年产桑蚕原种6万张,桑蚕一代杂交种240万张,柞蚕良种300万粒,优质桑树苗木5500万株;集约化省力化技术和机械推广普及率达到50%;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到1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完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繁育体系。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建设完善桑蚕种质资源库、蚕种繁育场、桑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重点支持完善种质资源保存和蚕种生产设施设备、园圃基础设施;支持引进优良品种,集成创新繁育技术,加大新品种创制、培育及示范推广力度,提高优质蚕种、桑树苗木生产能力,形成功能完备的资源保存和良种繁育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实施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完善烟台、日照2处省级桑树种质资源库,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2处省级桑蚕种质资源库;在烟台、潍坊、临沂、威海等地建设2处桑蚕原种繁育基地、6处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地、2处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在淄博、烟台、潍坊、泰安、莱芜、日照等地建设6处桑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到2020年,年产桑蚕原种6万张、桑蚕一代杂交种240万张、柞蚕良种300万粒,优质桑树苗木年生产能力5500万株(附件1:桑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目标)。

    (二)大力研发和推广植桑养蚕关键技术和实用机械。围绕植桑养蚕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速生丰产桑园培育、小蚕共育、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自动上蔟、机械采茧等集约化省力化植桑养蚕关键技术,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体系,配套桑园微耕机、桑树伐条机、温湿度控制仪、自动上蔟机、机械采茧机等经济实用型机械设备,提升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管理水平,推进桑蚕产业技术、机械升级。

    加大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扶持力度,推广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小蚕共育、小蚕人工饲料育、速生丰产桑园培育等关键技术。每年支持2~3个项目,每个项目覆盖8~10个县。

    实施现代桑蚕示范园建设工程。按照国家蚕桑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标准,在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日照、莱芜、临沂、滨州、菏泽等地桑蚕生产重点县(市、区),创建一批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桑蚕示范园,建设一批老劣桑园更新改建示范园。示范园全部选用抗性强、长势壮、产量高、叶质优的桑树品种;完善桑园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标准化养蚕大棚,推广集约化省力化植桑养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套实用生产管理机械。在威海、烟台、日照等地柞蚕生产重点县(市、区)创建柞蚕示范园,重点支持柞岚补植、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广科学轮剪、苗圃式保护育蚁技术。到2020年,全省创建200个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现代桑蚕示范园,带动发展桑园15万亩;50个面积50亩以上老劣桑园更新改建示范园,带动全省老劣桑园更新改建5万亩;10个面积200亩以上的柞蚕示范园,带动柞岚改造升级2万亩(附件2:示范园建设目标,附件4-1:现代桑蚕示范园建设重点区域图,附件4-2:桑蚕更新改建示范园建设重点区域图,附件4-3:柞蚕示范园建设重点区域图);实现集约化省力化技术和机械推广普及率50%。

    (三)着力推进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着力推进桑枝、蚕沙、蚕蛹等桑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开展蚕沙叶绿素系列产品、蚕丝提取物、蚕丝被、蛹虫草、蚕蛹系列食品和保健品、蚕蛾酒、食用桑叶粉、桑叶茶、桑枝食用菌、桑椹汁(酒)、桑叶动物饲料等的产业化开发,鼓励创建桑园畜禽饲养、桑枝食用菌、生态休闲旅游等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增收渠道,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商品附加值,提高桑蚕生产综合效益,带动产业转型。

    在主产区开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桑蚕经营主体发展,重点支持开展各种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的产业化开发,创建桑园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合作开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参与全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产业经营新模式。到2020年,在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等地主产县培育3个重点企业、2个知名品牌、30个新型主体,开发蚕沙叶绿素、桑蚕系列食品和保健品、饲料等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开发休闲旅游生态高效桑园;创建2~3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紧密、促农增收显著的典型模式;带动全省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附件3:新型经营主体、重点企业及知名品牌培育目标)。

   (四)积极推进茧丝绸终端产品研发升级。整合全省龙头企业优势资源,加强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完善和创新、设备设施改进和配套,提高现有丝织、印染等产品的质量,开发家居、图书字画、工艺品等高端产品,提高文化内涵,增加附加值;支持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发展订单蚕业、电子商务、专业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稳定优质原料来源,拓展国内外丝绸消费市场和份额,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开发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商品价值,增加企业效益,从而带动桑蚕产业整体升级。

    加强茧丝绸重点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创建优质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企业进行高端新产品研发、技术完善和创新、设备设施改进和配套、国内外市场开拓、知名品牌培育、开展社会化服务;鼓励企业探索和创建“加工企业+基地(蚕农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推进订单蚕业,建立各环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到2020年,在泰安、日照等地培育3个重点企业、2个知名品牌(附件3:新型经营主体、重点企业及知名品牌培育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产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出台扶持桑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建立健全桑蚕产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主产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考核体系;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好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加强对桑蚕产业的支持,形成产业发展推进合力。

   (二)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建立蚕种储备制度,确保良种生产供给;逐步增加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植桑机械种类;继续实施并扩大美国白蛾等农林害虫飞防联动涵盖范围,推行桑蚕饲养和飞防科学错时进行;鼓励地方政府对“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等实行名品创建奖励。

    (三)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农业科技、水利发展等财政资金,推动良种繁育体系、现代桑蚕示范园、综合利用新型主体培育等工程建设。以财政投入为引导,调动主产区政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生产投入积极性。

   (四)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强化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重点龙头企业科研团队的科技支撑能力,围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创新研发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产品,集成完善集约化省力化植桑养蚕标准化技术、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模式。完善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等独立或者联合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功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相关新闻: / 相关新闻: More
2025 - 04 - 02
2025年4月1日,“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山东安丘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茧丝绸行业的近50名专家、技术人员和蚕农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山东果桑产业规模扩大,菌核病已成为威胁产区稳产增收的主要病害,2024年部分区域大量减产,甚至绝产。他强调,需通过“科技赋能+区域协同”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转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现场演示了菌核病高效防治技术,涵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栽培管理优化等实操方案,为农户提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解决方案,并赠送了防控药物和技术手册。会议期间,主办方为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果桑园举行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果桑示范基地&q...
2025 - 02 - 25
为推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高质量发展,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赴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园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古桑园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涛,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煜,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颖,夏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华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拥有千年古桑树群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山东蚕桑体系重点关注的产业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先后到中国桑产业孵化基地、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夏津县传峰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实地考察了古桑园保护开发现状,详细了解了桑树品种资源、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并重点调研了桑产品精深加工、桑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期间,专家团队与当地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体系...
2024 - 09 - 18
2024年9月3日-7日,应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的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参加了在韩国茂朱郡举办的“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以及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组织的学习与实地科研活动,先后经仁川、清州、全州、全南、茂州等地。了解了韩国国内开展昆虫资源高效养殖与利用等研究情况,针对萤火虫、野蚕等资源昆虫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昆虫研究技术,在野蚕类资源昆虫方面达成了多个初步合作意向,为开展食药用观赏等昆虫资源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开展了以下具体学术交流活动。一是参加了“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在茂州郡,来自韩国、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等国家的从事萤火虫养殖与繁育、技术研发、产业推广、成果转化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聂磊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山东萤火虫的养殖及技术现状”大会主题报告,引起了...
2024 - 09 - 14
9月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推广站张桂征研究员来到省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向鲁成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泰安综合试验的建设情况,鲁成教授对泰安综合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了详细建议。鲁成教授指出,泰安综合试验站一定要立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充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将最新的蚕桑方面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到产业发展中去,同时要保持与国家蚕桑体系和兄弟省份特别是蚕桑主产区的紧密交流,将最新的蚕桑发展动态与山东省的蚕桑发展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蚕桑产业。下一步,泰安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快与西南大学和广西蚕业推广站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17 - 2018 济南元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