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赴莒县调研秋蚕减产情况
2017年秋蚕期,莒县蚕茧生产出现了大面积的减产情况。省蚕桑创新团队成员于10月31日,在莒县中楼蚕茧站、洛河蚕茧站和安庄蚕茧站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
通过调研认为,出现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有:一是今年秋蚕在4龄期遇到日间高温、夜间低温、养蚕大棚内温差超过10℃的不利天气,有些养蚕大棚3眠、4眠期间温度高达30℃,降低了家蚕的抗性;二是部分养蚕大棚低矮,通风不畅;三是桑园靠近蔬菜大棚,蔬菜大棚用药期与蚕期重叠,使家蚕受到农药影响而中毒;四是5龄第4天遇到雨天,再加上人工短缺,造成家蚕食桑不良、不足,影响家蚕生长发育。
主观原因主要是管理和技术指导不到位,没有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温度调节、眠起处理和消毒,导致脓病、僵病发生较多。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养蚕;二是养蚕大棚增加保温设施;三是低矮大棚进行加高或增加通风设施;四是调整蚕期,不与蔬菜大棚熏棚时间重合;五是提前计划,力争大蚕期劳力充足。
参加这次调研活动的有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李云芝研究员,以及国家蚕桑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