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News
发布时间: 2024 - 03 - 08
点击次数: 170
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建议李建琴1 ,梁 巧2 ,顾国达1 (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摘 要:本文从蚕桑生产、市场和贸易、产品加工与消费、技术研发等方面阐述了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总结了2023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2024年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2023年是“十四五”中期之年,在“一带一路”倡议、 乡村振兴战略、“双碳”目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蚕桑产业在桑园面积减少、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局部地区洪水、农药中毒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生态建设;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本文总结了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展望了2024年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2023 年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1.1 蚕桑生产情况 1.1.1 桑园面积减少,但发种量和蚕茧产量均有增加 据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的调查和初步统计,2023年受耕地管控政策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全国桑园面积75.82万hm2,比上年减少1.94 万hm2,减幅2.5%,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西、重庆、云南、陕西等省(区、市)均有减少,其中浙江、重庆减幅较大,分别减少19.57%和 12.42%;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不减,全年发种量1 792.26万张,比上年增加66.54万张,增幅3.86%;桑蚕茧产量76.29万t,比上年增加3.31万t,增幅4.54%,除江苏、安徽、广...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7
点击次数: 105
4月13日,由江苏省蚕桑学会主办的原蚕人工饲料饲养实用化现场观摩及研讨会在江苏如东召开。省蚕桑创新团队郭光、娄齐年和李化秀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座谈会上,如东蚕桑站站长韩益飞介绍了2018年春季原蚕(菁松、皓月)全龄人工饲料饲养情况,参会专家就家蚕人工饲料配方、饲育技术、适应性品种选育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郭光、娄齐年和李化秀分别就人工饲料的生产、养蚕新模式、分子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并提出了组建家蚕人工饲料研发联盟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积极响应。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如东原蚕人工饲料饲养基地,该基地2018年饲养菁松、皓月原种共计280个蛾圈。

桑蚕

News
Hot News / 热点新闻
2025 - 04 - 02
点击次数: 45
2025年4月1日,“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山东安丘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茧丝绸行业的近50名专家、技术人员和蚕农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山东果桑产业规模扩大,菌核病已成为威胁产区稳产增收的主要病害,2024年部分区域大量减...
2025 - 02 - 25
点击次数: 240
为推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高质量发展,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赴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园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古桑园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涛,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煜,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颖,夏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华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拥有千年古...
2024 - 09 - 18
点击次数: 101
2024年9月3日-7日,应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的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参加了在韩国茂朱郡举办的“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以及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组织的学习与实地科研活动,先后经仁川、清州、全州、全南、茂州等地。了解了韩国国内开展昆虫资源高效养殖与利用等研究情况,针对萤火虫、野蚕等资源昆虫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昆虫研究技术,在野蚕类资源昆虫...
2024 - 09 - 14
点击次数: 82
9月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推广站张桂征研究员来到省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向鲁成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泰安综合试验的建设情况,鲁成教授对泰安综合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了详细建议。鲁成教授指出,泰安综合试验站一定要立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充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将最新的蚕桑方面的研究成果积极...
2024 - 06 - 02
点击次数: 140
5月29日,省蚕桑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在农业机械综合实用技术国际培训班上,对来自9个国家15名国际学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蚕桑发展历史、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与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技术等。在培训会上,闫银发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传播中国蚕桑文化,增进国际理解。通过详尽的历史回顾和现代实践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蚕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
2024 - 05 - 30
点击次数: 117
5月28日,省蚕桑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陈传杰副研究员会同昌邑市林业发展中心,赴青阜农业调研盐碱地饲料桑栽植与产业发展。 在现场,专家组一行察看了盐碱地新栽桑苗的生长情况,对下一步桑园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以及桑园的灌溉、施肥、桑树树型养成等重点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针对桑产业的整体规划、生产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中长期战略,就桑芽预制菜、桑叶茶、以及...
2024 - 05 - 23
点击次数: 95
5月21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到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郭首席详细了解了泰安综合试验站和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正在开展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桑园管理和果桑品种园建设等工作。郭首席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定要紧紧围绕我省蚕桑产业的需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优势,深化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交叉合作,通力联合研发一批蚕桑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要深化产学研结合...
2023 - 09 - 04
点击次数: 557
为进一步加强蚕桑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高蚕农收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9月2日,金秋时节,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联合主办,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承办的小蚕桑叶一日一回育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日照市五莲县召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会指导,来自全省从事蚕桑产业的科技骨干、茧丝绸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5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山东省蚕桑产业技...
微博 / WeiBo
News 新闻详情

加快发展桑蚕丝绸文化产业 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朱保成在第十六届农交会农业品牌论坛上的演讲

日期: 2018-11-05
浏览次数: 121
加快发展桑蚕丝绸文化产业
  
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朱保成在第十六届农交会农业品牌论坛上的演讲
  
(2018年11月2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提出了“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明确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第十六届农交会举办“以品牌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防控农业风险、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业品牌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围绕产业振兴、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桑蚕丝绸文化产业,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谈些认识和意见。
  
  众所周知,中国是桑树的原产地和丝绸的发祥地。翻开史册可以知晓,种桑养蚕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桑蚕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项重要产业,乃至于丝绸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桑蚕产业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世界人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千年来,种桑养蚕,缫丝纺绸,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提供了锦绣衣被,而且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出了一条隽永而绚烂的丝绸之路。翻开历史的卷轴,从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郑和七下西洋开辟海上通道;从大漠驼队输送着丝绸的精美,到茶马古道散发出茶叶的清香,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经济之路,更是一条文化的纽带、一种精神的象征。穿越草原沙漠,跨过惊涛骇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民族被古丝绸之路交织在一起。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正在展现旺盛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光明灿烂的发展未来。作为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连的桑蚕丝绸产业,应紧紧抓住机遇,借力“一带一路”东风,以桑蚕丝绸文化为引领,传承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做大做强桑蚕产业,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主导和优势地位,让“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的名片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同和接受。
  
  据统计,2017年,我国桑园面积1200多万亩,有28个省区、700多个县的800多万农户从事桑蚕产业,实现桑蚕茧总产值近300亿元,茧、丝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近80%。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桑蚕产业科技开发及综合利用创新成果显著,发现和开发了桑树除养蚕以外的其它多种用途和价值,其潜在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传统桑蚕产业的效益,可以预期更大规模发展的未来,毫不夸张地说,全面推进桑树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桑蚕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兴产业中的一枝新秀。
  
  据调研反映和专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发展总体是健康平稳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各地对桑蚕丝绸文化产业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桑蚕产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不够,农机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三是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够,桑蚕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有待完善。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以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市场需求有差距的问题为导向,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此借助论坛,我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强化战略思维,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桑蚕产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桑蚕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重要产业,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道路上具有广阔的潜力和空间。我们要不断增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政治经济、绿色环保、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多方面传承中国农桑文化,重视支持桑蚕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桑蚕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和集聚的特点,加强东西部桑蚕主产省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施区域专业化发展战略。各级桑蚕生产主管部门要以整体、系统、效益理念为指导,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组织制定本地区的桑蚕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稳定桑蚕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桑蚕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调整桑蚕品种结构,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选育饲育性好、抗病抗逆、综合指标优、市场需求旺的优良品种,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集成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等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桑蚕专用机具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四是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实现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订单生产、租赁托管、桑园入股等经营模式。探索开展蚕业保险,提高农户种桑养蚕意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蚕种市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确保蚕种质量。
  
  五是推进资源多元开发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桑树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桑叶和桑果(椹)具有多种特有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价值。桑树的生态适应性很广,可以成为发展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走多元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着力建设现代特色桑业园区,打造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桑蚕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大幅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宽精准扶贫渠道。将桑蚕特色种植、养殖、深加工、桑椹采摘旅游结合起来,推进桑蚕资源多元开发,促进桑蚕丝绸行业融入食品、医药及新材料工程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有发展前途行业中去,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桑蚕丝绸产业在新的“丝绸之路”上闪耀出熠熠光芒。
  
  六是立桑为业,将桑树产业融入“国土绿化行动”。桑树根深叶茂,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防风治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和利用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价值。最近,中国工程院沈国舫、向仲怀等8位院士联名提出加快推进桑产业的建议,把发展桑产业纳入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开发项目,发挥其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优势;把桑树列为适宜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予以推广,认可作为蛋白质饲料生产的作业方式;有关部门要积极响应,加大力度支持桑树产业向深度发展。
  
  七是立足文化内涵,打造高端国际化自主品牌。有文化内涵的高端品牌不仅是全球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对桑蚕丝绸历史文化遗迹、桑基鱼塘、古桑树群、蚕花节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丝绸老字号的保护,积极支持鼓励各地丝绸博物馆、丝绸小镇、休闲桑蚕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中国丝绸文化”走出去,继续开展中国丝绸公益片在***的宣传;形成若干个集产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丝绸文化传承发展基地,深入挖掘丝绸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将我国蚕丝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特色融入产品品牌,以“文化+品牌”的模式提升丝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的世界级丝绸品牌;利用“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八是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011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古巴时,参观了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寓所周围栽种的桑树和辣木,卡斯特罗提出加强中古在桑树和辣木方面的合作建议。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帮助古巴发展桑蚕生产的指示,农业部向古巴赠送了首批桑树种子。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古巴探望卡斯特罗时,看到中方赠送的桑树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十分高兴。习近平主席说,我这次特意又带来些辣木和桑树种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成为中古友谊的见证。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下,建立了中古桑蚕科技合作中心。今年初,中古桑蚕科技合作项目荣获古巴科学院国家奖。桑蚕产业国际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在拉美的成功典范。“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桑蚕丝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有利于我们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国际市场需求,推进我国桑蚕丝绸产业转型。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另一方面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和人才,加强技术和生产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加快发展桑蚕丝绸文化产业,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桑蚕丝绸文化产业必将加快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必将结出丰硕成果。让华丽多彩的“丝绸之梦”为“中国梦”增光添彩,让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为世界带来福祉,让中华民族的桑蚕丝绸文化再现辉煌。
  
  谢谢大家!

(转自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网)


相关新闻: / 相关新闻: More
2025 - 04 - 02
2025年4月1日,“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山东安丘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茧丝绸行业的近50名专家、技术人员和蚕农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山东果桑产业规模扩大,菌核病已成为威胁产区稳产增收的主要病害,2024年部分区域大量减产,甚至绝产。他强调,需通过“科技赋能+区域协同”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转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现场演示了菌核病高效防治技术,涵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栽培管理优化等实操方案,为农户提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解决方案,并赠送了防控药物和技术手册。会议期间,主办方为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果桑园举行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果桑示范基地&q...
2025 - 02 - 25
为推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高质量发展,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赴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园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古桑园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涛,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煜,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颖,夏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华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拥有千年古桑树群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山东蚕桑体系重点关注的产业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先后到中国桑产业孵化基地、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夏津县传峰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实地考察了古桑园保护开发现状,详细了解了桑树品种资源、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并重点调研了桑产品精深加工、桑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期间,专家团队与当地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体系...
2024 - 09 - 18
2024年9月3日-7日,应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的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参加了在韩国茂朱郡举办的“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以及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组织的学习与实地科研活动,先后经仁川、清州、全州、全南、茂州等地。了解了韩国国内开展昆虫资源高效养殖与利用等研究情况,针对萤火虫、野蚕等资源昆虫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昆虫研究技术,在野蚕类资源昆虫方面达成了多个初步合作意向,为开展食药用观赏等昆虫资源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开展了以下具体学术交流活动。一是参加了“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在茂州郡,来自韩国、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等国家的从事萤火虫养殖与繁育、技术研发、产业推广、成果转化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聂磊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山东萤火虫的养殖及技术现状”大会主题报告,引起了...
2024 - 09 - 14
9月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推广站张桂征研究员来到省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向鲁成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泰安综合试验的建设情况,鲁成教授对泰安综合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了详细建议。鲁成教授指出,泰安综合试验站一定要立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充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将最新的蚕桑方面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到产业发展中去,同时要保持与国家蚕桑体系和兄弟省份特别是蚕桑主产区的紧密交流,将最新的蚕桑发展动态与山东省的蚕桑发展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蚕桑产业。下一步,泰安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快与西南大学和广西蚕业推广站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17 - 2018 济南元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