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示范推广果桑产业立体种养、加工利用等新技术,5月28日,果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培训会在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桑园公社基地召开。
本次培训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联合主办,由山东鲁宝特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桑园公社)承办。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成员、国内蚕业专家、省内果桑栽植及加工、旅游观光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济南市及周边地区蚕桑技术员、蚕农等参加本次活动。山东乡村广播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音视频直播。
开班仪式

果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被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止渴解毒、美容养颜等功效。不但可进行采摘鲜食、乡村旅游观光,还可以进行桑椹酒类、桑椹饮料、桑椹酵素等的加工。桑叶不仅可作为蚕的饲料,也可进行桑叶茶、桑叶菜品、面食及动物的添加饲料。现阶段,果桑产业在我省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本次果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培训会的举办,邀请到国内果桑专家授课指导,省内果桑产业知名企业、果农合作交流,对我省果桑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鲁宝特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桑园公社)董事长高亚军讲话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于振诚讲话

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志刚研究员讲话

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委主任张明会讲话
技术培训会+专家采访
桑蚕产业一直是四川省农业产业中产业基础较好,产业体系健全、产业技术成熟、产业效益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次培训会特别邀请到四川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书记刘刚研究员为大家作桑蚕产业发展现状的有关报告,为我省果桑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刘刚研究员作“果桑新兴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及路径分析”的报告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桑树室主任、省蚕桑创新团队试验站站长、研究员王照红向山东乡村广播记者介绍道,果桑产业目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且非常适宜山东地区种植,果桑根系发达,生长能力强,耐旱、耐盐碱、生长快、结果早,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记者通过桑园公社总经理安丰刚了解到桑园公社隶属山东丝绸集团,目前是一家集桑园立体种养、桑树衍生品(涵盖桑叶茶、桑叶粉、蚕丝被等桑蚕特色健康产品)加工、桑蚕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家蚕是寡食性动物,只能吃新鲜的桑叶。桑叶受季节影响大,且不耐储存。”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试验站站长张升祥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张教授带领的团队正在努力实现家蚕人工饲养的突破,这是蚕桑产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是现代化蚕业的象征。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功能食品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范作卿接受山东乡村广播记者采访向大家介绍了桑葚、桑叶、桑枝对人身体的大大妙用。
实地观摩
本次活动除了技术培训,还进行了现场观摩,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成员、国内蚕业专家、省内果桑栽植及加工、旅游观光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济南市及周边地区蚕桑技术员、蚕农等深入桑园公社基地现场进行观摩指导。



园区内不定期举办蚕桑丝绸文化展览以及桑葚采摘节、认养蚕宝宝科普教育等活动,吸引周边地市的游客前来体验不一样的桑蚕特色文化。

桑葚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美味水果。除鲜食外,还具有较大的加工利用价值,不仅可制成桑葚罐头、桑葚酸乳、桑葚原汁、桑葚露酒、桑葚果酱、桑葚果醋等集美味营养于一体的产品,还可提取桑葚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


桑叶茶、桑叶粉、蚕丝被等桑蚕特色健康产品
观摩会现场,领导专家还为“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科研示范基地”和“蚕桑小镇”进行了揭牌。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隶属于省农科院,是全省唯一的蚕业科研单位,成立于1959年,至今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风雨一甲子,陌桑六十年。目前,全所现有在职职工91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人,博士16人、硕士22人。近年来,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以服务蚕业生产、助力蚕农增收为目标,开展精准有效、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推广转化一批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先后在省内的高青、莒县、安丘、五莲、桑园公社、临清和乳山等建立了蚕桑科技示范基地,让科技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不断为促进蚕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增收添加新动力,为果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打造具有蚕桑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转自山东乡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