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鲁渝合作的顺利开展,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模式,4月16日至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怀中、王彦平联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密综合试验站站长、高密市康成桑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先旭,赴重庆城口县开展技术帮扶工作。 在养殖种植现场,三位专家携3万株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丰源一号”饲料桑苗来到厚坪乡养殖企业,认真分析研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水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了饲料桑种植方案,随后,经过5天的现场指导,顺利完成了栽植任务。 本次科技帮扶,通过专家培训、品种引进、园区落地等,为厚坪乡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养殖集成片区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得到当地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等的一致认可,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养殖企业的环保理念,尤其是本次桑树园区的成功实施,将为鲁渝两地协作开展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2
浏览次数:85
近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赴云南、四川调研交流,通过省际协作、岗站联动及国家与地方产业体系融合,共同探索蚕桑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云南期间,专家团应邀参加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蒙自主办的“云南桑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果推介会”。王照红研究员在会上作“基于饲料桑畜禽生态养殖的研究与示范”专题报告,分享了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丰源一号”杂交桑新品种的培育成果及桑园粪污消纳技术,引发与会者广泛讨论。调研期间,专家团实地考察了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对云南保存的长果桑资源多样性表示高度关注。鲁滇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种质资源互通,推动果桑品种在山东的适应性试验,为桑树多元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转赴四川后,专家团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国家蚕桑体系土壤与肥料岗位科学家张建华研究员团队围绕桑园土壤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展开交流,探讨融合智能监测设备优化水肥调控方案。随后,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有关岗位科学家和站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领导等的陪同下,专家团赴宜宾市兴文县、珙县、高县等蚕桑主产区调研,重点考察当地“村企共建”模式、有机丝生产基地及茧丝绸加工链条,并就蚕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路径进行深入研讨。此外,山东与四川科研团队就家蚕人工...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1
浏览次数:54
受江苏庆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邀请,4月16-18日,副首席兼野蚕资源收集岗位专家聂磊副研究员赴江苏盐城大丰区,开展了实地调研与交流等活动。 根据计划安排,聂磊以“天然可再生食物资源”为题目,从资源昆虫开发与利用的概况、野蚕类资源昆虫养殖技术与可行性、金蝉(黑蚱蝉)生态养殖技术、蓑蛾生态养殖技术、“萤飞蝶舞”类资源昆虫保护与繁育、昆虫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做了一个专题报告,并与公司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尤其在黑蚱蝉、蓑蛾等昆虫的养殖技术创新应用,以及野蚕金蝉“1+1+N”养殖技术模式等,大家一致认为,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全方位、多用途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未来发展中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应用场景多样,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必将大有作为。同时,共同研讨了试验方案设计,修正了部分技术指标与数据项目,确定了试验规划与内容,并商定了进一步合作计划。 会后,赴林场内十余个地块进行了实地踏勘,查看了区块位置、周边环境、水电设施、土壤性质、树种与栽植模式等,共同探讨了金蝉、蓑蛾等昆虫养殖技术与可行性,给予了可操作性强的田间整理措施。 江苏庆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上海市上海农场林业站。隶属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绿化...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9
浏览次数:39
3月27-28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应邀参加在四川武胜县召开的“桑园林下高效复合种植技术”和“桑树高效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现场观摩会。近几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刘刚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桑园冬春空茬期,构建了“桑+豌豆”“桑+蚕豆”“桑+羊肚菌”“桑+大球盖菇”“桑+榨菜”等多种粮(经)桑复合种植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实现了桑树-粮经作物协同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桑园亩新增效益明显。会上,省体系专家闫银发教授介绍了桑树高效种植与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及装备,并与参会专家、企业代表探讨了桑树-粮经作物协同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关键技术问题、短板和可行性,更好地提升了桑园高效复合种植指数和生产效率,助力了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5
-
04
-
04
浏览次数:50
为了助力山东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6-28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宋占华组织联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站长罗平、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人工饲料岗位科学家张升祥与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任春久等赴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和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交流。联合团队实地考察了莒县海通茧丝绸公司的示范基地和缫丝工厂,分别就蚕桑生产管理机械化应用、蚕桑示范基地建设、6A级生丝缫丝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以及在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种蚕人工饲料制备车间和人工饲料养蚕蚕房,就人工饲料机械化加工设备和机械化与自动化养蚕技术进行了广泛讨论。此次调研,是国家体系与省体系工作深度融合一次生动实践,合力为蚕桑产业由传统方式向新质生产力转变,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促进生产企业深入实践新技术、新模式,也助力了区域间蚕桑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流实践。
发布时间:
2025
-
04
-
03
浏览次数:55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莱芜桑园公社举办“智汇春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高绘菊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蚕农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能。活动当天,专家团队围绕桑园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蚕桑研学内容设计、休闲农业规划等问题,通过现场示范、互动答疑、专题座谈等形式开展技术帮扶。在桑园公社标准化果桑种植基地,专家们实地查看了果桑长势,针对春季桑园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方控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在专题座谈会上,专家团队与桑园公社负责人围绕"桑资源综合利用"展开深度探讨。建议将蚕桑产业与大健康产业和功能农业融合发展,开发桑叶功能食品、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把传统蚕桑做出新文章。本次活动不仅是技术服务的“及时雨”,更搭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为春耕生产按下“加速键”,点燃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5
-
04
-
03
浏览次数:17
2025年4月1日,“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山东安丘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茧丝绸行业的近50名专家、技术人员和蚕农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山东果桑产业规模扩大,菌核病已成为威胁产区稳产增收的主要病害,2024年部分区域大量减产,甚至绝产。他强调,需通过“科技赋能+区域协同”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转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现场演示了菌核病高效防治技术,涵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栽培管理优化等实操方案,为农户提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解决方案,并赠送了防控药物和技术手册。会议期间,主办方为安丘市天龙丝绸有限公司果桑园举行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果桑示范基地"和"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果桑示范基地"揭牌仪式。该基地集成了先进的病害防控技术和深加工工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周边产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此次培训会,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了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会专家建议加强产区间的技术交流和联防联控,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应...
发布时间:
2025
-
04
-
02
浏览次数:45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3月19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联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为蚕农送去“及时雨”,为春季蚕桑生产保驾护航。专家团队走访了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养蚕大户,实地查看了桑园生长情况、养蚕设施设备,并与蚕农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针对春季桑园管理,专家们指出,当前正值桑树萌芽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追施催芽肥,促进桑树健壮生长。同时,要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防治桑尺蠖、桑毛虫等害虫,确保桑叶产量和质量。专家们强调,春季要特别注意桑叶微量农药污染问题,积极应用碳酸氢钠配合喷灌洗叶、家蚕解毒宝添食以及适当提高饲育温度等措施,切实预防和应对家蚕微量农药中毒,确保春蚕丰收。此外,专家们还就小蚕共育新技术“一日一回育”、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推广和指导,并现场解答了蚕农提出的技术难题。此次科技服务活动, 是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专家们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基层一线,为蚕农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技术服务,为山东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9
浏览次数:59
夏津古桑园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古桑树资源,是山东省重要的蚕桑文化传承基地。近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应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邀请,赴夏津就古桑园种质资源圃规划建设和桑树良种繁育进行现场指导。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夏津古桑园,详细了解了古桑树的生长状况、品种资源分布以及当地桑产业发展现状。随后,与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就种质资源圃的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资源收集与保存、良种繁育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专家组指出,夏津古桑园种质资源圃建设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采纳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圃建设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与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借助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推动夏津桑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9
浏览次数:72
2025年2月28日,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与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的“2025年春季蚕桑技术培训班”在莒县举办。来自莒县、五莲等地的公司站长、技术人员、蚕农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特邀多位国内蚕桑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深入分析了我国蚕桑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为学员们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宋占华教授则聚焦桑树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详细讲解了现代化机械在桑树管理中的应用,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针对桑树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员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高绘菊教授则围绕蚕病发生与综合防控进行了系统讲解,帮助学员们提升蚕病防控能力,保障蚕茧质量。 除了理论授课,培训班还向参训蚕农发放了《蚕桑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方便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今年养蚕丰收充满信心。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莒县及周边地区蚕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促进当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8
浏览次数:137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5年2月25日,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特色产业推广站原站长、文登区界石镇驻村第一书记王林军正高级农艺师,带领文登区农业农村局、界石镇政府、企业、部分村书记代表一行12人来到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南院科技保障中心试验基地,为推动威海地区野蚕(柞蚕、樗蚕、柳蚕)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和寻求技术支撑。 在南院试验场,体系副首席兼野蚕资源收集岗位专家聂磊副研究员、育种岗位专家张凤林研究员分别就基地内试验饲养的柞蚕、樗蚕、柳蚕、以及保育的华尾大蚕蛾、蓑蛾(吊死鬼)、金凤蝶、柑橘凤蝶、萤火虫、白星花金龟等昆虫资源结合寄主植物和环境进行现场介绍和展示,其中重点介绍了利用蒿柳地上部分饲养柞蚕、樗蚕、柳蚕等野蚕种类,地下根系养殖黑蚱蝉(金蝉),地表进行养鹅、研学、食用菌等构建现代立体生态“1+1+N”养殖模式。同时配套多功能防护网进行野蚕产业集约化生产、减灾化示范及效益性对比,创新野蚕养殖模式,研发养殖技术、提高产业经济效益,避免养殖自然灾害、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为野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模式。 结合基地实验室就柞蚕人工饲料试验装置、加工设备、当前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科研进展、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王林军书记一行代表们进行了重点介绍和说明,引起了各位领导、企业家、村...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8
浏览次数:64
随着气温回暖,春季桑园管理进入关键期。2025年2月25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陈传杰与团队成员顾寅钰、李萌等,赴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裕盛桑葚采摘园开展春季桑园管理技术指导,围绕老桑复壮更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问题,为园区“把脉开方”,科技助力桑葚产业提质增效。在桑葚采摘园内,专家组实地察看了桑树长势及土壤墒情,针对春季管理要点提出了科学指导意见,一是“雨水后气温回升较快,需及时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结合修剪疏除病弱枝,确保养分集中供应。”,并示范了桑树修剪方法。二是春季是许多病虫害的潜伏期,需抢抓萌芽前的窗口期,通过修整桑树刨除病株、清理桑园消除病原菌、刮除病卵等技术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在桑树发芽前用50%辛硫磷1000倍液与80%敌敌畏1000倍混合液喷杀桑尺蠖、 桑毛虫等害虫。三是针对园区部分老桑树树势衰弱、结果率下降的问题,提出“渐进式复壮”方案,针对主干完好的老树,可通过截干促萌、嫁接新品种等方式激发生长潜力;对于严重老化的植株,建议逐步替换为‘大十’‘长果桑’‘白玉王’等优质丰产品种。园区负责人高德兴表示,2025年计划对50亩老桑园实施改造,预计三年内实现产量翻番,采摘园占地200余亩,是市区内规模较大的露天桑葚种植基地,年产量达150余吨,年接待采摘游客超2万人次,亩均效益1.2万元,带动周边20余农户增收,已成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标杆。本...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6
浏览次数:147
为推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高质量发展,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赴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园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古桑园多元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涛,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煜,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颖,夏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华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夏津黄河故道古桑园拥有千年古桑树群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山东蚕桑体系重点关注的产业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先后到中国桑产业孵化基地、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夏津县传峰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实地考察了古桑园保护开发现状,详细了解了桑树品种资源、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并重点调研了桑产品精深加工、桑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期间,专家团队与当地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体系岗位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产品加工、产业经济等方面,为古桑园多元化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专家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古桑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发高附加值、适合特定人群的桑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推动桑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打造蚕桑主题的康养基地,开发桑果养生餐饮、桑林康养住宿等特色项目,实现各产业...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5
浏览次数:240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化与地方体系(创新团队)的衔接与联合,2025年1月8-12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总结考评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应邀参会。本次会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22位岗位科学家、23位综合试验站站长进行了年度述职考评。在邀请代表发言环节,郭光做了《山东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工作情况》的汇报,全面介绍了山东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度的工作:研发新技术5项、新模式3项、新发现11个,开发新产品4个,公布团体标准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试验示范15项技术成果,服务新型经营主体48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3个,累计培训人数0.775万人次(含科普研学);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24篇,完成产业年度发展报告1份。以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与国家体系各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指导、调研交流与合作。汇报中涉及的樗蚕立体种养、桑树转基因毛状根组织培养与盐碱地饲料桑、资源昆虫等,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通过参加此次会议,省蚕桑体系对国内蚕桑生产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晰,对今后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方向更加明确,对与国家蚕桑产业体系的合作更有针对性。体系将按照向仲怀院士提出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目标“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坚持创...
发布时间:
2025
-
01
-
11
浏览次数:91
为进一步推进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十四五”建设任务规划的圆满完成,1月3日,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5年度工作推进会在潍坊召开。会议由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主持,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领导,国家、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与试验站站长和团队成员,以及我省主要茧丝绸企业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会议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渠通洋、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二部部长高文胜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升祥教授组成专家组,听取了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2023-2024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并打分。渠通洋代表专家组进行了点评,对体系在2023-2024年度取得的工作成绩及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体系建设任务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创新链和产业链要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点对点的形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产业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科技服务,提升应急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与推广部门结合好,实现强强联合。三是加强体系的管理和建设,把发展谋划好,把工作推动好,把人才培养好,岗岗、岗站融合,为体系发展做出贡献。四是做好2025年的绩效与考评工作,希望大家一定要把这五年的工作总结好、凝练好、突出工作亮点,争取在考评中取得好成绩。随后,省体系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分...
发布时间:
2025
-
01
-
10
浏览次数:83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泰安市泰山区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种养大户,实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12月24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成员、山东农业大学刘朝阳博士,受邀为泰安市泰山区徂徕镇向阳村蚕农授课。培训课上,刘老师系统介绍了现代蚕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现状,详细讲解了现代化养蚕新技术,全面剖析了制约蚕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了未来蚕业发展的新思路,让蚕农们开阔视野,接受了新理念、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方法、学会了新技巧,为推动乡村振兴积蓄了力量。课后,刘老师还现场回答了蚕农们的各种问题,为蚕农解疑答难,受到参训蚕农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以提高蚕农综合素养、提升蚕农技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产出水平,加快推进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切实把最新最实用的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农民朋友的手上,不断为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蚕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
2024
-
12
-
24
浏览次数:120
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人工饲料育5龄家蚕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论文“Dynamic Alteration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Fifth-Instar Silkworms (Bombyx mori) Fed an Artiffcial Diet or Mulberry Leaves”近日在SCI二区top期刊《Insects》上在线发表。文章链接地址:https://www.mdpi.com/2075-4450/15/12/970家蚕是人类驯化的饲育规模最大的昆虫,人工饲料育是5000年家蚕饲育历史上划时代的进步,但是仍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其实用化进程,其中蚕茧产量低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人工饲料对家蚕饲料效率和茧质的影响本团队采用Illumina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人工饲料和桑叶育5龄家蚕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5龄第4天之前,人工饲料育家蚕的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高于桑叶育,但在结茧前趋于一致。Proteobacteria是人工饲料、桑叶以及家蚕肠道细菌的优势门,Acinetobacter和Enterococcus分别是桑叶育和人工饲料育家蚕肠道细菌的优势属。家蚕肠道细菌群落均以非饲料来源为主,人工饲料育家蚕肠道细菌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高于桑叶育家蚕,Proteobacteria是与茧质和...
发布时间:
2024
-
12
-
20
浏览次数:159
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13日,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教授和泰安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联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杨明英教授、张升祥副教授,到湖南省长沙市雅士林集团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考察交流。雅士林集团董事长范茂林先生陪同体系专家一行参观了智慧养殖大数据中心、蚕具生产车间、养殖车间和采茧车间,并详细介绍了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项目实施现状和发展前景。双方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愿意持续加强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在蚕品种选育、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优化、蚕病防控、桑园基地建设、茧丝质量提升及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实质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茧丝绸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助力中茧新科以新质生产力走出养蚕新丝路。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在长沙投资建设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70亿,以智能化解决方案赋能传统蚕桑养殖产业,建成集智能化蚕桑丝绸制造、科普科教文旅、丝绸博物馆等为一体,全面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蚕桑产业园和全球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预计可年产鲜茧50万吨,占全球蚕茧原材料市场50%以上的份额。目前该项目已正式投产,日平均产鲜茧10吨以上,实现了全年365天,天天养蚕,颠覆了千年传统养蚕模式...
发布时间:
2024
-
12
-
17
浏览次数:102
针对现有青贮收获机收割饲料桑存在割茬过高、割茬损伤严重、影响下一茬产量等问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宋占华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授联合研制了饲料桑低损联合收获机,并于近日开展了现场机器收获试验,成效显著。前期,在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盐碱地饲料桑基地,均采用本团队研制的桑苗移栽机进行栽植的,模式为40 cm-80 cm宽窄行。在饲料桑栽植的试验田里,新研制的饲料桑低损联合收获机进行了饲料桑收获,割茬质量和切碎质量均得到了公司负责人和种植户的一致认可,并通过与国外青饲收获机作业对比,可以看出团队研发的机器设备的割茬质量和割茬高度一致性等方面均优于国外青饲收获机。依据饲料桑宜机化作业栽植模式,低损联合收获机研制与试验的成功,进一步提高了盐碱地饲料桑机械化生产水平,将助力盐碱地饲料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立桑为业”奠定机具与装备基础。
发布时间:
2024
-
11
-
03
浏览次数:99
2024年10月24日至25日,山东省蚕桑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培训班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青州市召开,来自国家、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各市、县蚕桑生产管理及技术推广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及全省各蚕桑骨干企业、合作社等负责人、有关专家 60 余人参加会议。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二部部长高文胜、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建生分别致辞,山东广通蚕种集团董事长连海刚做了典型发言,会议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二部科长赵瑞雪主持。 在授课阶段,分别邀请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吉平讲授《蚕桑病虫害绿色防控》;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所长王永强讲授《家蚕新品种选育与应用》;以及国家蚕桑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科技大学钱荷英教授、张业顺副教授,国家蚕桑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浙江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周文林研究员,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聂磊副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闫银发教授分别就家蚕实用性品种、防病技术、人工饲料品种选育、工厂化养蚕、蚕桑生产机械设备研发、野蚕繁育技术等进行了报告交流。 在现场培训阶段,先后到蚕种生产基地、人工饲料养蚕车间,参观了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削茧、蚕蛹鉴别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及原蚕人工饲料全龄育生产车间、人工饲料熟化车间等现场。随后,进行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蚕种生产专题研讨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4
-
10
-
27
浏览次数:102
2024年9月3日-7日,应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的邀请,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聂磊副研究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参加了在韩国茂朱郡举办的“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以及韩国萤火虫研究协会组织的学习与实地科研活动,先后经仁川、清州、全州、全南、茂州等地。了解了韩国国内开展昆虫资源高效养殖与利用等研究情况,针对萤火虫、野蚕等资源昆虫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昆虫研究技术,在野蚕类资源昆虫方面达成了多个初步合作意向,为开展食药用观赏等昆虫资源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开展了以下具体学术交流活动。一是参加了“第28届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在茂州郡,来自韩国、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等国家的从事萤火虫养殖与繁育、技术研发、产业推广、成果转化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萤火虫国际环境研讨会。聂磊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山东萤火虫的养殖及技术现状”大会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尤其是韩国茂州郡萤火虫研究所,希望双方共同开展萤火虫种源保护、物种鉴定、养殖繁育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初步商定在窗萤这一物种鉴定对比起步。会后还针对茂州郡萤火虫野外养殖繁育基地,调研了萤火虫养殖设施、物种类别,学习了萤火虫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二是拜访了韩国国立农业科学院,在全州,拜访了韩国国立农业科学院昆虫产业科,与李英浦博士、李庆龙博士及团队成员针对昆虫资源利用途...
发布时间:
2024
-
09
-
18
浏览次数:97
9月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推广站张桂征研究员来到省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向鲁成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泰安综合试验的建设情况,鲁成教授对泰安综合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了详细建议。鲁成教授指出,泰安综合试验站一定要立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充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将最新的蚕桑方面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到产业发展中去,同时要保持与国家蚕桑体系和兄弟省份特别是蚕桑主产区的紧密交流,将最新的蚕桑发展动态与山东省的蚕桑发展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蚕桑产业。下一步,泰安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快与西南大学和广西蚕业推广站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
-
09
-
14
浏览次数:82
8月20至22日,全国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金寨召开,来自全国40余家包括高校、科研院所、蚕桑茧丝绸相关单位在内的100余名代表参会。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高绘菊教授、李云芝研究员及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近年来蚕病理学及病虫害防控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技术推广等多个方面科研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前往斑竹园镇沙堰村蚕桑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该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小蚕共育室的建设情况。体系专家就目前制约蚕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家蚕农药中毒、人工饲料育家蚕病害防控等问题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约定充分发挥各方科技优势,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动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致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4
-
09
-
10
浏览次数:46
2024年8月18日-20日,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安徽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蚕桑生物技术创新大赛”在安徽合肥举行,共有来自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14所高校的99个项目进入决赛。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体系成员刘朝阳老师指导的参赛项目“桑树长链非编码RNA Mu-LncRPH1及其编码小肽Mu-PH1的功能研究”斩获大赛一等奖。据悉,本次大赛是蚕桑学科领域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作为全国蚕桑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交流平台,旨在实施和弘扬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全国蚕桑专业相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我国蚕桑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次省体系专家指导的项目在本次大赛取得佳绩,充分展示了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
2024
-
08
-
22
浏览次数:52
8月7日,体系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教授和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任春久副教授应邀来到泗水县山东万兴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指导。山东万兴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现拥有桑园700余亩,主营桑葚采摘、休闲观光、桑叶茶加工及桑椹酒酿造等,经营范围较窄,产品同质化严重,经济效益不高。体系专家和试验站站长听取了公司负责人的回报,深入桑椹采摘基地、桑叶茶加工车间和桑椹酒酿制车间进行了详细调研,并与公司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科学细致规划。体系专家指出,蚕桑产业是一个具有文化承载的产业,公司要深入挖掘蚕桑文化元素,结合当前火热的研学产业,抓住市场机遇,做大做强蚕桑研学产业;同时树立“立桑为业”的发展理念,将桑产业同“大健康”和“大农业”有机结合,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发展新模式,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壮大。双方协商同意,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产学研用融合新模式,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
-
08
-
16
浏览次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