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省出现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为科学防范,尽量减少对蚕桑生产造成的影响,广大科技人员要指导蚕农提早研判、科学应对,努力将成灾风险降至最低。现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灾前预防措施(一)加强桑园沟渠检查。及时对桑园内、外沟渠检查、修理,清理污泥杂物,做到及时顺畅排水,避免后期降雨造成内涝,影响桑树生长。(二)检修加固生产设施。加强对养蚕设施如大蚕房、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等现场巡查,关好门窗,及时修复、加固破损的蚕房、棚架等基础设施。(三)合理置放养蚕物资。蚕药、蚕具等养蚕物资置放于安全地方,防止暴雨、洪水淹浸。(四)提前规划采叶、贮叶。广大蚕农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桑叶调剂供应,提前规划好大蚕期采叶、用叶计划,在可能受灾区域桑园提前采收桑叶贮存备用,尽量减少湿叶喂蚕。二、灾后减损措施 (一)桑园灾后管理。1、排水防涝。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桑园大量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易造成桑根受害,影响正常呼吸。灾后应快速疏通沟渠,抢排积水,降低水位和土壤含水量,确保后期桑树正常生长。2、整修清理。一是轻微受损桑园。少量枝条折断、部分芽叶受损的,应及时修剪断枝,扶正植株,修剪清理萎凋的芽叶,保留还未完全坏死的新梢和芽叶,使其继续发挥光合作用、长芽长叶的机能,加快植株的恢复。二是受损严重的桑园。应及时剪枝,统一在新梢基部20cm处剪伐,促使重新长芽长叶,恢复生机。3、消毒防病。整修清理...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3
浏览次数:37
5月份以来,由于泰安地区开展了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造成该区家蚕出现大面积急性和慢性农药中毒。应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邀请,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栽桑与养蚕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教授、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教书与泰安市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升祥副教授,到泰安市岱岳区家蚕中毒较严重的马庄镇和汶口镇调查评估家蚕农药中毒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指导蚕农采取清洗桑叶,添加解毒剂,提高饲养温度等综合措施缓解或减轻中毒症状,帮助蚕户减少中毒损失。
发布时间:
2022
-
05
-
27
浏览次数:42
6月2-3日,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带领团队专家,到日照五莲、莒县等地开展春季养蚕技术指导。 团队专家与五莲县上水峪村、莒县苏家官庄村世桂家庭农场养蚕大户进行了实地对接,详细调研了当地桑园管理及大棚养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蚕农当前是5龄蚕上蔟结茧的关键时期,养好5龄蚕,意味着养蚕成功了一大半,应高度重视眠起处理,控制好饷食时间,合理供应桑叶,适当增加对蚕房、蚕座、蚕体等的消毒频率,及时除沙、扩座,控制好温湿度。同时,围绕桑树枝条采收、飞防对蚕的影响等具体环节提出了建议,并初步达成了示范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杂交桑条育的高效省力、规模化蚕桑生产新模式的合作意向,助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1
-
06
-
04
浏览次数:36
https://mp.weixin.qq.com/s/an9LAH_NPfcNq18LkCSA8Q
发布时间:
2020
-
05
-
19
浏览次数:140
今年春季我省气温变化异常,进入4月以来,多地桑园连续受到晚霜危害,给春季蚕桑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省蚕桑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闫银发副教授和团队成员宋占华副教授、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教授和泰安实验站站长张升祥副教授,到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蚕桑规模化示范基地(泰安马庄)、日照市现代蚕桑示范园、莒县海通茧丝绸公司蚕桑技术研发中心、东港蚕桑基地、泰山市岱岳区徂徕、马庄、满庄等乡镇调研霜冻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并就晚霜预警防控、灾后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管理、桑园管理机械化作业等方面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蚕农进行交流,指导企业和蚕农多措并举减轻霜冻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尽力降低极端霜冻天气对栽桑养蚕带来的影响与损失。同时,帮助企业制定春蚕饲养规划,解决蚕药、蚕具、农药和化肥等生产物资购买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做好防疫工作,加快复工复产进程。
发布时间:
2020
-
04
-
30
浏览次数:91
https://mp.weixin.qq.com/s/UKsOYR7mAN31yr8a9nVfsA
发布时间:
2020
-
02
-
24
浏览次数:78
安丘市大盛镇寺前村家蚕发育异常,应大盛镇政府邀请,省蚕桑体系岗位专家娄齐年研究员、李云芝研究员、王照红研究员,于2019年6月11日对该村家蚕发育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所调查蚕户饲养的蚕出现5龄期延长、不结茧的现象。据蚕农反映,饲养的蚕前期发育良好,5龄发育至第12天仍不结茧,而周围村庄家蚕均已上蔟结茧。经观察及调查,排除家蚕病害、蚕种质量及饲养技术原因。综合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察结果,认为家蚕发育异常是因桑叶受到保幼激素类农药污染,家蚕食下被污染的桑叶中毒所致。全村共有130余张蚕种中毒,损失约30余万元。家蚕出现此类中毒现象,已无保留经济价值,建议蚕农妥善处理中毒蚕,排查并切断桑园周围毒源,做好桑园夏伐工作,安排好以后的养蚕生产。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3
浏览次数:90
2018年11月25日,星期天,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成员冀宪领、高绘菊、宋占华、张升祥一行,又一次来到了华丰镇小河西村,在蚕农的家门口为蚕农们举办了一次“技术盛宴”。小河西村保有桑园1000余亩,全村80%的农户从事桑蚕养殖,是全省有名的养蚕专业村。近年来,养蚕比较效益明显,群众发展意愿强烈,但是技术及观念相对落后。为更好地助推小河西村养蚕业的发展,实现桑蚕兴村,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了资料和课件,对蚕农进行技术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桑园栽培与管理、桑蚕高效省力化饲养、蚕病综合防治、蚕桑机械及资源利用等团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来自小河西及周边多个村的养蚕户以及有意愿从事桑蚕养殖的农民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培训。房间内座无虚席,老师们讲得带劲,蚕农们听得认真,并不时用手机拍照留存。培训会后,蚕农分别紧紧围住几位老师,咨询具体问题。老师们并对2户贫困户进行了专门技术指导,并结成对子,长期对其指导帮扶。此次培训有效激发了当地农民发展桑蚕业的信心,进一步扩大了团队的影响力,也促使团队更好地开展实用技术研发、推广。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8
浏览次数:100
8月19-20日,受台风“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山东泰安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桑园发生大面积内涝,部分养蚕大棚倒塌,给当地蚕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做好救灾复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蚕农生产损失,受蚕桑产业创业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委托,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副教授联合泰安试验站站长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法德教授组成的救灾技术指导组,奔赴受灾较重的祝阳、下港、邱家店等茧站,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组织蚕民及时疏通田间沟渠,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抓紧养蚕大棚排险加固,开展养蚕大棚和蚕室消毒,做好蚕期病害防治工作,帮助蚕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做好灾后蚕期工作,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4
浏览次数:115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不时有蚕农反映所养春蚕出现生长发育异常、上蔟困难的现象,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养蚕岗位专家高绘菊副教授于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响应,与团队成员王彦文教授、国家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崔为正教授组成专家组,在泰安市丝绸公司及当地政府部门的陪同下,深入岱岳区大汶口、马庄、满庄和夏张镇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减少蚕农损失。经调查,绝大多数蚕户反映自3龄期便陆续出现微量中毒、发育不齐等现象;现场调查时正值5龄末期(上蔟期),蚕儿普遍出现体壁破裂流血、内脏膨突、不结茧等症状,所考察的大部分蚕户几近绝产。发生范围以马庄镇和大汶口镇为中心,受害较为严重,涉及相邻的满庄镇和夏张镇。推断是由于桑园受到有毒物质(农药)大面积扩散污染,家蚕食下受污染的桑叶后累积中毒所致。从中毒症状看,应该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为主的农药中毒。近年来,随着小麦“三喷一防”和美国白蛾飞防工作的逐步展开,家蚕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蚕农损失惨重,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养蚕积极性,对我省桑蚕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政府部门应该全面动员、积极协调,农林蚕桑部门应该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在尽量使用低毒环保农药的前提下,将“错时飞防”、“合理避让”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8
浏览次数:535
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部分蚕农的春蚕发育异常,省蚕桑创新团队娄齐年研究员、李云芝研究员、王照红研究员于5月29日下午3点,对该村部分蚕农饲养的春蚕发育异常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据蚕农反映,自5月24日始,饲养的蚕陆续出现四处逸散、发育不齐、死亡等症状。经现场调查,家蚕异常情况表现为吐液、身体萎缩、死亡,经病理解剖及病征观察,排除致病性病原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和蚕种及饲养技术原因。综合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察结果,认为家蚕发育异常是由于桑园受到农药污染,家蚕食下受污染的桑叶后中毒所致。 专家建议蚕农及时除沙、加强蚕室通风换气,受污染桑叶用碱性溶液浸泡或清洗后再饲喂家蚕。有条件的更换无污染桑叶。
发布时间:
2018
-
05
-
31
浏览次数:112
应无棣县山东古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邀请,5月20日下午,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在无棣县车王镇政府进行了果桑提质增效栽培管理培训会。培训会上,省蚕桑创新团队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讲授了《果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对果桑的苗木繁育、桑园建立、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育种岗位团队成员陈传杰讲授了《优良果桑品种介绍》,对当前生产应用较广的果桑品种的特性、优缺点等进行了讲解;加工利用岗位团队成员朱琳博士讲授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概述》,对果桑的桑葚、桑叶、桑根、蚕蛾、蚕蛹等的高值化综合利用进行了讲解。参加培训会的有山东古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人员,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部分团队成员,国家蚕桑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等30余人。会后专家与公司领导、技术人员进行了桑产业交流。会议的举办为无棣果桑产业的提质增效将会起到极大地提升,受到公司的欢迎。上午,为提升无棣果桑产业的科技水平,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与李玲董事长签订了果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利用省蚕桑创新团队在人才、技术、成果等方面的优势,立足无棣,开展果桑资源开发利用、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辐射带动周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模式的提升。同日还进行了山东省农科院无棣桑产业博士科研工作站的揭牌仪式。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3
浏览次数:77
4月初泰安部分地区受低温天气影响,祝阳、汶口、马庄等茧站的桑树虽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仍遭受不同程度的霜冻冻害。为此,四月中旬,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组织团队养蚕与桑树栽培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高绘菊副教授,泰安市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升祥副教授、设施与机械岗位成员宋占华副教授联同泰安市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深入田间进行冻害后的桑园管理技术指导,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帮助蚕农减少灾害损失。
发布时间:
2018
-
04
-
20
浏览次数:106
入冬时节,天寒地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李法德教授与栽桑与养蚕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泰安市岱岳区科技特派员国转英工程师和驻村第一书记张立永副处长的陪同下,到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开展科技指导服务活动,指导桑园冬季管理和小蚕共育室建设工作,加快推广蚕桑机械应用技术。专家们先后到祝阳二王安村、永宁村和雅馨家庭农场对当前蚕桑生产经济形势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并对共育室温湿度调节设备更新、小蚕共育关键技术、养蚕大棚综合利用和家庭农场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两位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对桑园冬季管理技术、桑园管理机械使用进行了现场培训,对蚕农栽桑养蚕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讲解。入冬时节,天寒地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李法德教授与栽桑与养蚕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泰安市岱岳区科技特派员国转英工程师和驻村第一书记张立永副处长的陪同下,到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开展科技指导服务活动,指导桑园冬季管理和小蚕共育室建设工作,加快推广蚕桑机械应用技术。专家们先后到祝阳二王安村、永宁村和雅馨家庭农场对当前蚕桑生产经济形势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并对共育室温湿度调节设备更新、小蚕共育关键技术、养蚕大棚综合利用和家庭农场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两位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对桑园冬季管理技术、桑园管理机械使用进行了现...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4
浏览次数:75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积极探索桑园间作大球盖菇和猪肚菌技术模式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养蚕与桑树栽培岗岗位专家冀宪领教授和泰安试验站站长张升祥副教授于2016-2017年探索了桑园-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即利用蚕桑生产闲置期分散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发展桑园林下经济,以桑枝木屑为主要原料在桑园行间栽培具有较高经济营养价值的大球盖菇和猪肚菌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桑园套种大球盖菇和猪肚菌具有适应性强、抗杂能力强、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栽培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栽培效益好等特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将桑枝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大球盖菇和猪肚菌出菇结束后的栽培菌渣又是很好的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了桑树生长,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促进蚕农增收,实现减肥、提质、增效的目的,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态循环,对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
2017
-
07
-
27
浏览次数:119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省蚕业所联合与夏津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7月13日,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省蚕业所联合与夏津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在夏津签订了“桑产业科技合作协议书”。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省蚕业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郭洪恩,以及夏津县副县长于春峰,夏津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李正阔和县产业发展办公室、科技局等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典型代表。2014年6月12日,“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农业部正式公布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了加快桑蚕业的快速发展,该县成立了“夏津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本次科技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信守承诺、真诚合作、立足发展、面向未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总体目标,重点加强在种质资源保护、果桑新品种选育推广、果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桑的综合利用及桑黄、科普蚕宝宝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各类人才的联合培养、联合申报课题等工作,不断加强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
发布时间:
2017
-
07
-
13
浏览次数:206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泰安召开桑园机械化管理现场观摩会 为加快实现桑园管理的“轻简化、高效化、机械化和规范化”,进一步降低蚕农劳动强度,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2017年6月13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团队试验示范基地——泰安市金硕果家庭生态农场(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南朱家寨村),召开了桑园机械化管理现场观摩会。本次现场观摩会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主办,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和泰安市金硕果家庭生态农场承办,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省蚕桑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以及来自浙江、江苏、新疆、河北和山东等地的蚕桑技术人员、蚕农、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会。现场观摩会由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主持,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志刚研究员和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谢清忠副总经理分别致辞;泰安市金硕果家庭生态农场场长孙兆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农场概况;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正教授,围绕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模式及相关问题等进行了系统讲解。随后,在省蚕桑创新团队设施与机械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李法德教授,以及团队成员山东农业大学闫银发副教授、宋占华副教授的带领与讲解下,对多功能桑园管理机、履带式桑园植保机、草本桑收割机、草本桑割捆机、自走...
发布时间:
2017
-
06
-
13
浏览次数:110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莒县举办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暨蚕桑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 2016年5月16日下午,由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共同主办的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暨蚕桑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在日照市莒县开班。培训班由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志刚研究员主持,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王彦文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非传染性蚕病的防控”、“我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重点”的专题培训。来自省内有关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部分主产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重点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前,参会人员共同观摩了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大棚养蚕、蚕桑综合利用现场,以及缫丝车间、丝绸文化博物馆等。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将有效地提高我省蚕桑管理、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6
浏览次数:93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五莲、安丘示范推广家蚕健康养殖新技术 2017年5月,山东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郭光、娄齐年、李云芝、王照红等相关专家会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于振诚站长,分别由五莲海通丝绸有限公司、安丘市天龙丝绸公司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在五莲于里镇、户部镇,安丘大盛镇进行了家蚕健康养殖新技术的中试与推广工作。在山东的许多地方,农村小蚕饲养一般没有补湿装置,蚕农多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但是由于家蚕和桑叶的呼吸作用,导致了饲养环境氧气不足,从而影响了家蚕的正常发育。新的饲养方法是通过石灰粉反应,增加了饲育筐内的氧气浓度,解决了塑料薄膜覆盖育氧气不足的缺陷,具有保湿效果好、饲喂次数少、家蚕发育快、蚕体重增加等优点,是一种新型家蚕健康养殖方法。本次试验是走出实验室,进入农户的第一次试验示范。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将对增加蚕农收入,保持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0
浏览次数:70
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在招远开展果桑栽培技术现场培训4月5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带领岗位专家娄齐年、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等,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振诚一起,到招远市蚕庄镇果桑基地进行栽培技术现场培训,蚕庄镇领导、投资商及基地技术人员等参加了本次培训。在培训现场,王照红研究员对正在栽植的果桑,重点就栽植密度、树形养成、肥水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田间培训,并对果桑的嫁接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同时,郭光研究员就果桑的果、叶及桑黄、大球盖菇、蚕虫草等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与园区负责人进行了探讨,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对园区规划建设提出了坚持“三结合”的建议,即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与蚕丝科技元素相结合,蚕丝生产加工展示与蚕丝文化科普教育相结合,蚕桑美食品鉴与综合利用产品销售相结合。招远市蚕庄镇果桑基地是万晟农业(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中消伯睿文化传播中心、北京京汇丰投资公司,在招远市蚕庄镇以大诸流村为中心,投资三亿元成立的招远蚕庄蚕桑特色小镇项目。该项目将诸流河流域七个村庄的21000亩地作为基地,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技术优势,打造集育苗、种植、深加工、观光旅游、科教于一体的产业链平台。一期项目占地三百亩,建设北方蚕桑历史博物馆,蚕桑博览园,采摘园。目前在蚕桑创新团队、蚕业所的指导下,已种植200多亩果桑,并进...
发布时间:
2017
-
04
-
05
浏览次数: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