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创新团队专家参加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29届学术年会 日前,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29届学术年会在泰安举办。来自陕西、辽宁、山西、河南、新疆等11个省的15家会员单位以及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省蚕桑研究所等7家非会员单位的9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农业厅果茶站站长王志刚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莉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近来发展情况。她说,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是贯彻中央“一带一路”精神的有力举措和积极作为,希望与会代表畅所欲言,为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秘书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教授致开幕词,他分析了我国当前蚕桑产业的发展动态、自身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初衷和重要意义。省农业厅王志刚研究员介绍了我省蚕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现状,并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我省蚕桑产业发展和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的工作。本次年会以“蚕业科技创新与规模化经营”为主题,体系设施与机械岗岗位专家李法德教授、苏州大学司马杨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苏超研究员和浙江大学李建琴教授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养蚕与桑树栽培岗团队成员王彦文教授等七名专家进行了大会论文交流。会议还就桑树育种与栽培新技术、家蚕育种与饲养新技术、蚕业资源利用、柞蚕饲养、蚕桑品种区试等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本次年会省蚕桑产...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0
浏览次数:101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参加全国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2017年11月10日,全国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于在广州召开。包括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大、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及各省蚕业所、蚕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李云芝、刘文光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廖森泰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形式分为主题报告和交流发言,涉及近年来有关蚕病理学及病虫害防控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成果介绍等,我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刘文光副研究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省家蚕抗病饲育法的研究情况。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促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0
浏览次数:77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参加2017年夏津生物技术(桑产业)研讨会11月3日,由夏津县人民政府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7年生物技术(桑产业)研讨会,在夏津县举行。来自天津、广东、山东、吉林、河北、陕西、台湾等十余个省市地区的40余位桑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夏津,共谋桑产业发展大计。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试验站站长王照红、张升祥,应邀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张升祥副教授做了题为《桑产品应用研究进展》专题发言。其他与会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做了精彩发言,分别就桑产品的高端研发、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桑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等内容做了主题演讲,并就当前夏津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在思想碰撞中,使夏津桑产业的发展思路也愈发清晰,与会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3
浏览次数:71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赴莒县调研秋蚕减产情况2017年秋蚕期,莒县蚕茧生产出现了大面积的减产情况。省蚕桑创新团队成员于10月31日,在莒县中楼蚕茧站、洛河蚕茧站和安庄蚕茧站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通过调研认为,出现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有:一是今年秋蚕在4龄期遇到日间高温、夜间低温、养蚕大棚内温差超过10℃的不利天气,有些养蚕大棚3眠、4眠期间温度高达30℃,降低了家蚕的抗性;二是部分养蚕大棚低矮,通风不畅;三是桑园靠近蔬菜大棚,蔬菜大棚用药期与蚕期重叠,使家蚕受到农药影响而中毒;四是5龄第4天遇到雨天,再加上人工短缺,造成家蚕食桑不良、不足,影响家蚕生长发育。主观原因主要是管理和技术指导不到位,没有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温度调节、眠起处理和消毒,导致脓病、僵病发生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养蚕;二是养蚕大棚增加保温设施;三是低矮大棚进行加高或增加通风设施;四是调整蚕期,不与蔬菜大棚熏棚时间重合;五是提前计划,力争大蚕期劳力充足。参加这次调研活动的有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李云芝研究员,以及国家蚕桑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振诚研究员。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1
浏览次数:80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协办中国蚕学会第十三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十三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8月10日在烟台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生产单位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娄齐年应邀做了题为“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的技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历史、低成本人工饲料配方、原料的加工质控以及家蚕人工饲料的应用情况。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人工饲料养蚕基地,观摩了家蚕人工饲料从收蚁到小蚕饲养、眠起处理以及大蚕饲养等各个阶段的技术操作过程,对家蚕人工饲料的生产、制作、养蚕及产品有了更直观、全面的了解。本次研讨会充分利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家蚕人工饲料研究的优势,为全国蚕桑行业的教学、科研、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从业人员就适应省力化、轻简化的品种培育以及饲育技术,尤其是家蚕人工饲料育产业化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同时,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产业实际,提升了业务水平,开阔了眼界,将加快传统蚕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深度协作,共同努力让古老的丝绸行业向机械化、省力化推进。山东电视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发布时间:
2017
-
08
-
10
浏览次数:61
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应邀参加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7月27日,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在德州举行,省蚕桑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加工与综合利用岗位团队成员邹德庆研究员应邀参会。在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后,省蚕桑创新团队参加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代农业产业)路演推介会。推介会上,郭光向参会人员推介了蚕桑创新团队成果《蚕虫草工厂化人工栽培技术》,邹德庆推介了蚕桑产业创新团队成果《蚕桑资源系列产品》,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并与有关单位达成了初步合作转化的意向。本届大会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德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京津冀鲁多地的6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加了此次盛会。
发布时间:
2017
-
07
-
27
浏览次数: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