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28日,省蚕桑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的李云芝、刘文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的蚕药市场进行了调研活动。
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下,广西蚕桑业加速发展,已经从2005年开始,蚕茧产量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
随着养蚕规模的扩大,广西的蚕药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宜州的蚕药市场是广西蚕药市场的一个代表,也是全国蚕药市场的一个缩影。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广西蚕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本省需求,市场上销售的蚕药品种主要来自四川、山东、浙江、江苏等企业,涵盖消毒类、添食抗菌类、中药类、解毒类及激素类产品。其中,消毒类产品主要成分有:苯扎溴氨、癸甲丙二醇氯胺复合碘、双联季铵盐、戊二醛、六氢-1,3,5-三(2-羟二基)均三嗪、异噻唑啉酮、月苄三甲氯铵、聚维酮碘、甲酚皂、多菌灵、碘、三氯异氰脲酸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多聚甲醛、含氯石灰、次氯酸钙粉、甲醛溶液等。添食抗菌类产品有:氟苯尼考、硫酸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盐酸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硫氰酸红霉素、红霉素、GXEM菌剂等。中药类产品有:黄芪多糖、板青颗粒、芦荟溶液、板蓝根、穿心莲注射液、四黄颗粒、杨树花、大青叶、银黄提取物。解毒类产品有:硫酸阿托品。激素类产品有:蜕皮激素。
宜州蚕药市场销售的蚕药品种繁多,同时,假冒伪劣产品、不合规范的品种占比大,主要表现为:商品名称不规范、夸大效果、随意编写疗效等。
对于发现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同时也为我省蚕药市场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