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5日至6日,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的全省蚕桑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日照成功举办,来自全省行业主管部门、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丝绸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相关从业技术人员等50余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开班仪式由省农技中心作物二部副部长崔秀峰研究员主持,来自日照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云鹏、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研究员等分别进行了致辞。
培训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培训前,组织全体学员赴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先后实地参观了桑叶茶生产线、缫丝车间、丝绸文化馆、文化展厅等。第二阶段是邀请了两位专家进行授课,第一位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李建琴教授讲授了《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分析了世界蚕桑产业发展格局和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从历史进程角度,认为世界蚕桑丝绸产业经历了五次重大的空间转移,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丝绸内销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丝绸消费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蚕桑生产获得持续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呈现波浪式增长,2021-2022年持续增加到71.68万吨和73.88万吨,并分析了丝绸进出口贸易情况。同时,针对山东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提出了6条建设性意见。以及提出了以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推进中国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蚕桑产业体系,主动融入大农业、大纺织业、大健康产业。第二位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研究员,讲授了《基于饲料桑的畜禽生态养殖研究与示范》,桑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仅支撑蚕桑丝绸产业发展,也可提供优质畜禽饲料、消纳粪污等功能,以及生态维护与修复等等。重点推介了饲料桑新品种“丰源1号”的选育及应用实践进展情况,尤其在生猪生产性能、猪肉品质、蛋鸡育雏、鸡蛋与肉品质、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粪污消纳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建立了多处示范基地,成立了“山东省饲料桑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黄河流域饲料桑产业创新联盟”,极大促进了饲料桑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山东省副省长陈平的批示。

山东蚕桑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茧丝质量优,龙头企业实力强劲,优势区域相对集中,但也存在产业规模萎缩、蚕茧产量下降、新用途有待拓展等产业特征。通过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开阔了学员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积极搭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共享平台,为山东蚕桑产业努力做出特色和亮点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