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元·王冕
山东桑蚕看日照,日照桑蚕看莒县,在山东,莒县的桑蚕规模和种养水平业内公认。


2018年5月22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光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瑞颖副研究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崔为正和李法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山东实验站站长于振成一行专程到莒县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莒县县人大副主任林洪鹏、日照海通茧丝绸集团总经理安霞等迎接陪同。
近日,作为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坐拥“山东省桑蚕第一镇”(碁山镇)“山东省桑蚕之乡”5个(东莞镇、库山乡、招贤镇、洛河镇、长岭镇)、年产白厂丝300吨且白厂丝产品为“山东名牌”的莒县桑蚕产业,引起了国家级业内科学权威的关注。应我县邀请,正在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揭牌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2018年德州“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暨第十一届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光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瑞颖副研究员等一行,特设莒县为学术研讨点并专程莅临开展学术活动。莒县县人大副主任林洪鹏、日照市海通茧丝绸集团总经理安霞、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贤军及部分重点企业和单位人员陪同。
学术活动中,科学家一行提出了桑蚕体系和食用菌体系跨系发展概念,未来这一设想如果能在莒县实现,这将是国内第一个跨体系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图片说明:科学家一行不顾长途劳累,一到莒县就冒着大雨来到莒县陵阳镇桑蚕户养殖大棚进行了实地考察。

图片说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在县领导陪同下查看莒县洛河镇一处养殖大棚内桑蚕生长情况

图片说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光研究员在莒县店子集街道一处桑蚕基地调研桑蚕生长情况。

图片说明:科学家一行在地方政府领导陪同下对桑蚕生产中存在的难题进行沟通研究。

图片说明:看到正在开发中的、日照市海通茧丝绸集团和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扶持的日照青峰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4000亩桑树基地和180亩育苗基地项目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对此非常欣慰并高度肯定,还现场详细调研了育苗成活率、蚕种投放设计、人工成本管控等企业关心的技术问题。

图片说明:就大规模开发桑蚕项目并力促形成产业链条的日照青峰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正在就项目发展规划和实际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向调研组一行详细汇报。

重要成果:针对山东省莒县的气候特点和养殖模式,鲁成首席和张瑞颖副研究员提出桑蚕产业和食用菌产业通过体系合作,在莒县试点研究养蚕种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温室大棚的利用率,而且实现桑枝的资源化利用,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桑蚕产业和食用菌产业体系合作
科学家一行提出的桑蚕体系和食用菌体系跨系发展概念,是在桑蚕产业学术研讨过程中首次提出,属两大体系的业内创新,未来如果这一设想能在莒县实现,这将是国内第一个跨体系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另据悉,该课题如果成功应用,将会延伸蚕菇产业链条、消除产业空档期、双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保、推动精准扶贫纵深开展等等。

图片说明:在精准扶贫中,日照市海通茧丝绸集团提出了10+1=10精准扶贫策划,即:桑蚕农户种植10亩桑园、建设一个菜蚕多功能大棚一年保证收入净利润10万元。据日照市海通茧丝绸集团安霞总经理介绍,目前公司正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20+1=20扶贫项目,即20亩桑园+1个多功能大棚确保一个农户年收入净利润20万元。
桑.蚕


桑
它不仅仅是一棵树
它撑起一个产业
蚕
它不只是一个虫
在科学家们的支持
莒县政府的引导帮扶
企业家们的大胆开拓下
它将是一条带领当地群众
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金龙
(转自莒县影像)